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人民幣保單反應熱烈,保險業監理處的資料顯示,去年度的人民幣保單保費收入,累計達到36.3億元人民幣,當中以人民幣結算的「真人仔」保單,升幅超越港元結算的「假人仔」保單。人民幣保單吸引,但英國保誠(2378)亞洲區保險業務營運總監吳立賢表示,要增加人民幣產品,也要設計好配對投資產品。
代表保險界立法會議員陳健波,向保監處查詢有關人民幣保單金額數據。2010年全年度,人民幣保單的保費收入,累計達到36.3億元人民幣,以人民幣結算的,達到25.4億元。人民幣保單在去年尾最後衝刺,11及12月保費的收入,較首10個月增長兩成。同期以港元結算的人民幣保單,保費收入則增長0.7%。
保誠:不做短期投資產品
人民幣保單吸引力不弱,但未必容易開設此類保險產品。吳立賢與記者聚會時稱,保誠開設人民幣產品時,先要由內地合資的保險公司,設計了適當的投資產品,然後才在港集資人民幣。亞洲區執行總裁班力導表示,現時很多保險投資產品屬於短期,例如3至5年,提供固定回報。但他稱保誠不會以此類產品為主打,「我們要照顧客人長遠的人生需要,只為他們找短期回報的產品,那退休時如何?」他們透過渣打銷售產品,為了加強了解客人需要,銀行有專人處理保險銷售。
去年4月,保誠原定與友邦合併,但因價錢問題合併告吹,保誠及友邦也各自在港上市。曾在友邦母公司美國國際集團工作的班力導稱,合併失敗,「損失了成為一家人的機會」。但他認為友邦需要他們,多於他們需要友邦。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