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券商料人幣自由兌換 最快5年內實現長青網文章

2011年01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1月14日 05:59
2011年01月14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央加快開放人民幣資本帳下,人民幣自由兌換還會遠嗎?有經濟學家估計最快5年內人民幣就可以全面自由兌換。而參與設計、長期捍衛聯匯制度的行政長官曾蔭權提出,待人民幣實現自由兌換,才會考慮港元與美元脫鈎。

曾蔭權昨天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時表示,香港無條件亦不應將港幣與美元脫鈎,亦不值得設立委員會研究有關問題,一旦決定研究,將令炒家立即臨門。不過他的口風並非如過往強硬,提出應該等待人民幣可以作自由兌換時,才考慮將港元與人民幣掛鈎。(詳見A10版)

港元隨美元貶值 惹輸入通脹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便曾經估計,本港有望在5年內達到兩個「2萬億元人民幣」,包括人民幣存款達到2萬億元,並建成2萬億元人民幣債券市場;以5年為限,主要由於本港必須趕在人民幣可自由兌換前建成具備相當規模的離岸人民幣市場,預計人民幣可能在5至10年內實現可自由兌換。

港元與美元掛鈎的廢存問題,近月再次在政商界中熱議,原因是港元隨美元貶值,輸入通脹愈見嚴重,熱錢充沛更形成資產泡沫,聯匯下跟隨美國偏低的利率政策,成為問題元兇。聯匯制度下美元兌港元的匯率固定在7.75至7.85內,不過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自05年匯改以來累積升值逾20%,兌港元更加升值逾25%。以2010年計算,人民幣兌港元的升幅已經接近4%,計及自身通脹後來自內地的貨品,一年前後價格往往相差逾10%。

來自內地的食品、衣履的價格除了因為匯率連年攀升外,港元隨着美元轉弱後本地資產價格變得「抵買」,吸引包括內地、歐洲以及日本等資金密密吸納,呎價1萬元的豪宅在內地投資者眼中變成八五折,自然吸引。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