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受政府委託進行申亞民調的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向本報表明,他們早在去年12月5日晚上,即政府公布民調結果前一晚,已提交了民調分析總結草稿,列明「市民對申亞有保留」的字眼。這與民政事務局長曾德成昨日在立法會財委會上仍堅稱「中大其後所做的意見、分析,12月6日時我都看不到。」,明顯不同。
申亞專責小組組長陳積志昨不評論收到報告文字版本的確實日期,只說:「我們只想第一時間核實數據交給立會……文字幾時收到?當時無時間考慮這問題。」公民黨陳淑莊批評,政府極不尊重學術自由,對民調結果輸打贏要,三番四次隱瞞民調分析。民主黨甘乃威批評,政府的說法與中大明顯有出入,曾德成講大話,他將於民政事務委員會跟進,要求政府詳細交代。
負責相關民調的中大亞太研究所項目主任沈國祥,昨接受本報查詢時詳細交代今次申亞民調的時序經過(見表)。他透露,研究所上月1日完成電話民調,12月3日已向政府提交數據,包括支持與反對申亞比率。
中大﹕草稿已有「市民有保留」字眼
兩天後即12月5日晚上,中大再向政府提交總結分析的草稿,當時草稿是點列(point form)形式,沈國祥表明,當時草稿上已有「市民對申亞有保留」的字眼。
在中大提交草稿後,翌日民政局向立會提交民調結果,但文件只簡單交代支持及反對比率,沒提及中大的初步總結。其後中大於9日向政府提交具備詳細分析的第二稿,但翌日民政局長曾德成出席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議,同樣沒披露中大這個總結。至12月中提交第三稿,這份稿已是完整報告。
沈國祥透露,政府曾與他們商討「市民有保留」這個字眼,詢問他們為何得到這結論,沈解釋在經過兩輪訪問後,市民支持申亞的比率一直不過半,鑑於今次事件涉及巨額開支,故他們認為市民對此有保留。政府及後沒再就結論表達意見。
負責學者﹕沒被政府利用
對於政府遲遲不披露中大的結論,更聲稱是因為對方在上月下旬才提交「完整報告」,沈國祥認為,這要視乎政府對於「完整報告」的定義;但他重申,不認為政府在今次事件上有利用中大之嫌,而他們亦只是按照慣常運作,受託調查民意。
明報記者 高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