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美容醫生匿名難追究長青網文章

2011年01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1月15日 05:59
2011年01月15日 05:59
新聞類別
健康
詳情#

【明報專訊】近年不少美容院都標榜醫學美容瘦身,但醫務委員會發現,有不道德醫生在美容院服務時刻意「隱姓埋名」,意圖逃避監管,甚至連藥物包裝袋亦不留名字,消費者一旦遇上問題亦無從追究。過去3年,醫委會雖然收到不少市民投訴,但僅有4名醫生被查出身分並處分。醫委會建議市民,接受治療前應先確定醫生身分,如發現有醫生涉嫌專業失德,可向醫委會投訴。

醫委會委員謝鴻興醫生表示,發現有不道德的醫生借美容院之名行醫,由美容院安排服務,但醫生身分卻一直隱瞞,而減肥藥即使是須經醫生處方的危險藥物,但包裝上卻無經手醫生姓名,一旦出現事故,醫生可以美容院作保護,令消費者無從追究。

3年僅4人被認出處分

自2008至2010年,醫委會只對4宗有關個案作出研訊,全部涉案醫生均被判定專業失德,被判即時停牌及刊憲。記者翻查資料發現,委員會上周六(8日)完成審理婦科醫生杜振峰一案,案中X小姐獲注射未註冊減肥藥物,事後腹部腫痛,杜事後一直否認曾為X小姐治療,反質疑對方未必能認出醫生,但委員會相信杜振峰是刻意隱藏身分,裁定他專業失德,被判即時停牌15個月。

醫委會無權要求提交醫生名

謝鴻興表示,4宗個案只屬冰山一角,能成功入罪的原因,是消費者曾經查問醫生名字,以及認得出醫生的容貌,但有更多投訴個案「連姓甚名誰也不知道」,醫委會亦沒有權力要求美容院提交醫生名字,令投訴無法跟進,「醫委會只能對業內醫生作出研訊,假如被投訴者不是醫生,醫委會亦無可奈何。」

雖然業內條例沒有要求醫生在服務過程必須「表明身分」,但謝呼籲市民要保障自己,拒絕接受「無名無姓」醫生提供的服務。而處方藥物的包裝上,若沒有列出處方醫生的名字、藥物成分和服用方法,醫生已屬違反專業操守,謝說醫委會必定會重懲有關人士,嚴肅處理。消委會過去一年亦接獲一至兩宗有關投訴,其中一名投訴人表示,美容中心拒絕在繳費前讓她得悉接手醫生的名字和資格,質疑中心剝削消費者的知情權。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