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健康
詳情#
【明報專訊】消委會接獲的投訴個案顯示,針灸若施針不當,患者會受細菌感染或產生副作用,更有患者被刺穿肺部,需送院治療。
近年投訴比率升
除了嚴重至刺穿肺部,其他投訴包括經針灸治療後,消費者腳部起了水疱,需要刺穿放水;也有患者針灸後引發皮膚炎並留下疤痕;一名女士參加了一間保健中心的減肥計劃,其間進行藥物及針灸療程,但每次針灸後全身劇震及無法工作。按比率看,消委會近兩年收到的投訴個案大升,2000年以來共接到9宗投訴,當中09年4宗,去年則有1宗,兩年共佔一半以上。
消委會引述港大去年發表的文章指出,由70至80年代開始,與針灸有關的個別感染個案,多因化膿性細菌介入,而全球以英語報道的病例逾50宗,雖然大部分患者可康復,當中亦有5%至10%因傷口嚴重感染而死亡。消委會提醒消費者接受針灸時,應注意治療場所衛生環境是否清潔、治療師手部及針灸針必須徹底消毒、即棄針具是否密封包裝、用後是否即時棄置,以及應尋求有註冊的中醫師施針。
消委會﹕應由註冊醫師施針
香港中醫師公會會長關之義表示,消費者應找經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認可的中醫師進行針灸治療,會較有保障,註冊中醫名單可在該會網址(www.cmchk.org.hk/cmp/chi/)查察。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