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李克強為胡錦濤訪美「打前站」長青網文章

2011年01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1月16日 05:59
2011年01月16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新年伊始的中國經濟外交開局好不熱鬧。這邊廂是副總理李克強「向西」,剛剛結束成果豐碩的歐洲三國行,那邊是國家主席胡錦濤即將「向東」,於1月18日對美展開國事訪問。此間分析人士稱,自中國外交全局高度着眼,李克強歐洲行頗有為胡錦濤訪美「打前站」的意味。

力挺歐洲 具戰略深意

9天46場活動,高調承諾繼續購買西班牙國債,總計超過200億美元的經貿合作大單……李克強出訪西班牙、德國和英國,增進了彼此間的了解互信、加強了經貿關係和在重大國際問題上的溝通和協調,中方稱其具有超越雙邊範疇的全球意義。

當前,主權債務危機在歐洲尚未出現消弭迹象,歐洲經濟可能遭遇二次探底,歐元亦承受巨大壓力。算上此次李克強訪歐,在不到4個月的時間內,包括國家主席胡錦濤、總理溫家寶在內的中國領導人已三次到訪歐洲表達支持、傳遞信心,並付諸實際行動。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對歐洲採取的持續力挺政策,一方面,中歐在貿易上的休戚相關,決定了雙方關係的共榮共損,歐元的穩定對於中國外儲多元化進程意義重大,中歐在資金、技術合作上具有較大潛力待挖;另一方面,中歐關係的不斷推進,甚至取得突破,有助消解長期以來美國向歐洲對華政策施加的種種壓力,平衡中美歐之間的戰略關係。

訪歐成果為胡訪美紓壓

同為肇始於美國的國際金融危機,以及當前美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受害者,特別是在美不斷打擊歐元的情勢下,美在歐形象大不如昔,而中國的「雪中送炭」正屢獲加分。李克強此訪便受到了歐媒的廣泛積極評價,中歐務實合作和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得以進一步推進。歐方不僅基本回避了人民幣升值爭論,並在放寬對華高科技產品出口、軍售解禁以及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等問題上作出了積極回應,這些將為胡錦濤訪美面對類似問題時起到紓壓功效,有助於平衡中美議題。

因政治制度、價值觀、文化等差別,特別是中國國際地位近年來的持續提高,歐美尤其是美國對於中國發展成就的偏見和疑慮從未消失。2010年,美宣示領導全球及重返亞洲的種種戰略部署與行動,表明不會放棄甚至加強對華遏制。在此背景下,如何與同樣具有推動多邊國際格局意願的歐洲進一步提升互信與合作,對於美方獅子大開口,顯然是一招制衡的好棋。

馮其十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