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人幣新股推出初期 倡港元認購長青網文章

2011年01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1月17日 05:59
2011年01月17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為配合人民幣股票出台,港交所(0388)正與人民幣清算行中銀香港(2388)及市場人士,探討設立資金池及買賣人民幣股票的可行方法。由於擔心離岸人民幣存量還不足以應付大型新股活動,加上暫不容許人民幣孖展融資,為了確保招股的認購反應,據悉有參與討論的銀行界人士建議,在人民幣IPO推出初期,投資者仍然可以選擇以港元認購股份,也繼續提供港元孖展認購。新上市公司則自行把集得的港元兌換為人民幣,達到籌集人民幣的目的。

建立人民幣資金池及人民幣股票上市買賣機制,涉及不少技術問題,港交所正與多家銀行、投資銀行、股份過戶處及其他市場人士頻密磋商,務求盡快實現人民幣IPO。

或繼續提供港元孖展

在討論的過程中,投行及過戶處最為關注的問題,是市場上的人民幣資金,如何足以應付新股出台?因認購反應熱烈的新股,動輒凍結數千億元資金,而證券行在國家政策下不容拆借人民幣孖展,局限了人民幣新股的受歡迎程度。

有參與討論的銀行界人士指出,有建議銀行及證券行仍可為人民幣新股借出認購孖展,但借出的屬港元孖展,待認購及分派完成後,集資企業始直接從銀行取得實際籌集的人民幣資金,超購的餘款會以港元退回投資者。換言之,假設某新股上市籌100億元,但公開發售部分凍結4000億元,最終其實只會動用100億元人民幣資金,餘下的超購金額全屬港元。

據悉銀行也考慮應否在推出人民幣IPO初期,不讓持有人民幣戶口的散戶,以人民幣直接認購人民幣新股,因為一旦人民幣和港元認購同時進行,行政程序會相當複雜,故仍需時間解決。至於機構投資者通過國際配售途徑認購股份,則傾向要求直接以人民幣認購。

市場人士一直擔心,目前香港的2800億元人民幣存量,還不足以支持人民幣證券蓬勃發展。該名業內人士透露,確實有打算在港進行人民幣IPO的企業,表達了對認購反應或會受制於資金池尚淺的憂慮。因此有建議,投資者即使不是借孖展,也未必需要直接以人民幣認購人幣新股。待人民幣股票上市後在二手市場買賣,投資者才需要直接以人民幣買賣交收。他說有關安排仍屬初步建議,最終如何落實仍有待研究。

(明報記者姜靜嫻報道)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