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匯豐:人幣廿年成國際儲備貨幣長青網文章

2011年01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1月17日 05:59
2011年01月17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匯豐集團首席經濟師簡世勳(Stephen King)指出,第二輪量化寬鬆(QE2)措施令美元氾濫,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將有所動搖,人民幣料可取代其位置,但尚需要至少10至20年的時間。

美高負債將拖低救市成效

去年11月美國聯儲局公布,動用6000億美元購買國債,以進一步放寬銀根,改善經濟復蘇步伐,以對抗高失業率及刺激通脹,不過此舉卻進一步加重國家負債。簡世勳指出,高負債比率限制未來經濟增長,無論再實行量化寬鬆或其他救市措施,均會被高負債拖低成效。

被問及QE2的成效?簡世勳認為,「與一年前比較,美國經濟只有少量改善(marginally improved ),經濟雖然有增長,但不足夠回到海嘯前水平。」他續批評,美國開動印鈔機,只是把炸彈調到其他新興市場,「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地位一定會失去,未來10至20年,全球美元資產的佔比將會相對降低。」他指出,美元亦會喪失其作為多個國家貨幣掛鈎的錨(anchor)的位置。

簡世勳相信,美國尚有好一段長時間繼續實施量化寬鬆政策,而歐元區的債務危機亦未有顯著改善,「無論美元或歐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都被削弱」。他進一步指出,美元失勢之時,隨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持續,其國際性貨幣的地位將會崛起,但中間的過渡期,最少花時10至20年。

中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在周末一個論壇上亦公開表示,15至20年後,人民幣將會成為全球主要貨幣,前設是實現人民幣在經常帳和資本帳下的可自由兌換。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