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與金磚五國唱對台 高盛另倡「增長市場8國」長青網文章

2011年01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1月18日 05:59
2011年01月18日 05:59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金磚國」(BRIC)一詞締造者、高盛資產管理部門主席奧尼爾稱,他將重新定義新興市場的分類概念,把墨西哥、韓國、土耳其和印尼,與「BRIC」原有成員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納入一個新歸類,合稱「增長市場」(growth market),以更好區分不同新興經濟體的實力差異。金磚四國最近邀請被奧尼爾指未夠班的南非加入,「增長市場」概念大有另起爐灶味道,可能對國際經濟話語權的角力,帶來新衝擊。

奧尼爾(Jim O'neill)周日向客戶發備忘稱,他將於本月報告中,向客戶解釋自己的新歸類方法。奧巴爾指出,現時「新興市場」(emerging market)涵蓋的國家太廣,經濟前景參差不齊,因此這字眼已不實用。「有些新興市場確實只應被當作新興市場來交易,它們欠缺流動性,規模又小,投資者應緊記這一點。但是,在新興市場世界裏,當一個經濟體佔全球生產總值(GDP)的比例達到1%以上,並且具備上升潛力,就應受到重視。」

「增長市場」各佔全球GDP1%以上

奧尼爾2001年首創「金磚四國」一詞,以國家大小、人口規模及增長潛力作評核準則,最初被視為營銷噱頭。及至2003年,高盛發表報告,展望2050年的全球經濟形勢,預言屆時全球世界經濟格局將重新洗牌,金磚四國將與美國日本一起統領全球經濟,金磚四國的稱謂自此風靡全球。

金磚四國概念發展至今,不僅影響了國際投資者,還重構了全球政治舞台上的新興力量版圖。金磚四國2009年首度舉行峰會加強合作;在國際金融改革上,又成功爭取增加新興經濟體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投票權。去年底,作為金磚四國集團輪任主席的中國,更正式邀請南非加入。但奧尼爾當時已對這做法提出質疑,認為南非經濟規模「未夠班」。

對於另起爐灶提出「增長市場」概念,奧尼爾透露,新評核標準除了量度股市規模,還衡量各國的GDP、企業盈利增長與資產回報波動等。「金磚四國」成員中,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佔全球GDP的9.3%(美國佔23.6%),巴西、印度與俄羅斯合計佔8%,而奧尼爾「提拔」的增長市場第二梯隊成員中,墨西哥和韓國各佔全球GDP的1.6%,土耳其佔1.2%、印尼佔1.1%。

高盛推「四國」獲豐厚投資回報

作為全球頂級投行,高盛報告一向是金融市場的重要風向標,「金磚四國」的概念,推動了發達世界投資者重新認識新興市場發展潛力,引導資本向這些國家流動。2003年,中印俄巴吸引的外來直接投資(FDI)規模分別為535.1億、42.7億、11.4億和101.4億美元;到2008年,這數字已增長到1083.13億、415.54億、703.2億和450.58億美元。大力推廣這概念的高盛,不但因此獲得金融話語權,還換來豐厚投資回報。在中國工商銀行改制時,高盛以每股1.22港元、總投資25.8億美元,獲得7%的股本;近幾年,它兩度減持工行,套現約40億美元,其剩餘股份的市值在100億美元以上。

金融時報/彭博通訊社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