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易綱:人幣資本「十二五」可兌換長青網文章

2011年01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1月19日 21:59
2011年01月19日 21: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過去一年,人民幣國際化取得突破性發展,而未來人民幣邁向國際的進程,關鍵便在於目前尚未對外開放的人民幣資本帳,何時「鬆綁」?人民銀行副行長及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昨日撰文表示,「十二.五」期間,中國將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令外界揣測未來5年內,人民幣開放步伐將會大為加快。

「『十二.五』期間,國內外環境有利於外匯管理改革的穩步推進。」易綱在人行網站發表的文章中提到,外管局將進一步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加快外匯市場發展,完善外匯儲備經營管理體制,穩步放寬跨境資本交易限制,在風險可控基礎上,將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具體推動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內容,包括爭取在進出口核銷、資本項目可兌換、數據和系統整合及主體監管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

不過,易綱也提到,外匯管理改革仍面臨嚴峻挑戰,因為外匯持續淨流入壓力依然較大,而主要發達經濟體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維持寬鬆貨幣政策,加上人民幣升值預期及利差等因素,不排除小量「熱錢」通過貿易渠道流入。他表示,外管局將密切跟蹤形勢變化,「繼續保持對異常跨境資金流入的高壓態勢」。

中銀國際:港起試驗基地角色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受制於國內資本帳戶沒有完全開放,中銀國際副執行總裁謝湧海昨日於「亞洲金融論壇」上表示,人民幣國際化過程漫長,而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對國家起着防火牆及試驗基地的角色。

謝湧海續指,目前全球離岸資金約29萬億美元,當中大部分是美元,其次是歐元,人民幣如果要躋身前三大,其佔離岸資金的比例,至少要超過日圓跟英鎊,即人民幣在境外離岸中心起碼要達到8萬億至10萬億元人民幣,他認為這個可能性還是很大。

金管局:須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另一方面,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則指,人民幣「走出去」後不能只出不入,必須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發展才會持久。同場的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行長張建軍也認為,人民幣政策宜根據市場需求雙向發展,「走出去」主要為實體經濟發展服務,而非單純為炒作套取利差,使投資及貿易便利化,同時改善國際帳目收支平衡。他續稱,當局一直積極調研目前外來直接投資(FDI),但目前未能確切出台時間表。

市場熱切「小QFII」出台,以拓闊本港人民幣的資金出路。證監會主席方正昨指,「小QFII」的準備工作已就緒,現時等候內地批准,及業界取得額度後如何處理,現階段未有確定時間表。

(明報記者劉欣欣報道)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