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亞視另查收視 稱有七成觀眾長青網文章

2011年01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1月19日 21:59
2011年01月19日 21: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一直被外界質疑收視率低、甚至錄得「零收視」的亞洲電視,昨宣布另起爐灶,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進行為期3年的「電視觀眾研究」,在傳統計算收視率機制以外,引入包括觀眾欣賞指數的「優眾指標」,作全新電視節目調查方式。研究推算出在過去兩星期,全港約600萬名電視觀眾中,有逾七成即439萬人曾收看亞視,但廣告界和學者都對調查有保留。

積弱多年的亞視一直被指收視率低,去年底無綫王牌劇《義海豪情》大結局當晚,亞視以宗教節目《恩雨之聲》對撼,慘獲「零收視」。亞視昨日公布與港大合作,推出一套全新的觀眾調查方式,初步結果令人意想不到。

標準:9歲或以上 看亞視逾5分鐘

調查由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負責,據他解釋,港大每周以電話訪問約650名9歲或以上觀眾,詢問他們收看電視習慣,不論市民是透過電視、網上重溫以至手機收看亞視節目超過5分鐘,都會計算在內。除紀錄收視率,調查亦會詢問市民對節目的欣賞度,綜合為「電視節目優眾指標」。鍾庭耀指出,把欣賞指數加入調查,有助推動電視節目質素。

公布兩周調查 稱439萬人看亞視

港大昨日公布過去兩星期初步調查結果,訪問日期分別為本月5日至7日和11日至13日,共訪問逾1000名9歲或以上香港市民。結果推算出,全港有608萬名電視觀眾,當中439萬人為亞視觀眾,佔72%,當中新聞節目有逾半的377萬人收看,上周日播出的《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調查聲稱有177萬人觀看。但按照傳統收視調查方式,亞視當晚錄得平均10點收視,即只有約64萬觀眾,最高亦只有81萬觀眾捧場。

無綫:80年代才做電話抽樣調查

鍾庭耀強調,今次調查方法是按照一貫準則,如調查對象是9歲或以上人士,這與過去10多年有關傳媒調查的標準一致;而「收看節目」的定義是5分鐘或以上,亦是一般調查的最基本要求。

無綫外事部副總監曾醒明質疑這調查的真確性,他揶揄說﹕「80年代才會以電話抽樣調查……現行統計方式可以24小時監察觀眾收看習慣,每分鐘都能收集數據,但電話訪問則只可在晚上部分時間進行。」他強調無綫無意採用亞視的「優眾指標」,認為電視業界和廣告商都會認同傳統調查方法。

廣告界質疑欠說服力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蘇鑰機認為兩個調查方法各有長短,亞視透過電話在特定時段訪問市民,覆蓋率不夠全面,相反,傳統調查方式雖較科學化,但缺點是未能蒐集觀眾對電視節目的滿意程度﹕「究竟觀眾喜不喜歡這個節目?究竟觀眾是邊看邊罵,還是邊看邊讚呢?」

作為「米飯班主」的廣告商,又會否取納亞視的調查?資深廣告人曾錦程質疑﹕「如果439萬人睇亞視都幾爆炸性,顛覆了我們的認知。」他認為調查只看5分鐘就當作是亞視擁躉,數據未必真確,因為觀眾可在5分鐘後轉台看無綫,他認為至少要以「小時」作調查單位,才有足夠說服力。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