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科技巨企Google周四宣布10年來最重大管理層變動,創辦人之一的佩奇將接任總裁,成為公司真正決策者,原總裁施密特改任執行董事長,負起對外事務,另一創辦人布林則專注開發新產品。分析家認為,Google放棄其賴以成功的「鐵三角」共同決策模式,可能是希望以更精簡更高效率的管理方式,迎抗facebook等新興社交網站的挑戰。
總裁施密特改任執董
佩奇(Larry Page)將從今年4月4日起,接任Google總裁,負責公司日常營運;施密特(Eric Schmidt)改任執行董事長,主要負責與公司合作伙伴和政府打交道;布林(Sergey Brin)則會以聯合創辦人名銜,負責公司的戰略項目和開發新產品。
施密特解釋,他與佩奇、布林3人共同決定「明確」各自角色,「使得在公司最高層有清晰的責任和職權」,好令Google在面對複雜機遇時,加速決策過程。佩奇亦稱他被選為最高決策者,是基於決策速度與公司規模這兩大因素,布林則稱三人決策機制令員工混淆,「我們希望讓所有向我們匯報的行政人員與經理清晰知道,他們該向誰發電郵」。
消息人士稱,這次人事變動經長時間部署,去年起加速進行。施密特強調,調整管理架構並非因為受到競爭對手的威脅,但《華爾街日報》指出,沒什麼比換帥更能顯示企業正感到競爭加劇的壓力,Google這一決定,「表明這家搜索巨頭,至少其兩位創辦人,認為在與facebook的戰鬥中,需要更靈活的管理方式」。
3巨頭共治難迅速應變
施密特2001年起擔任Google總裁,與佩奇和布林在過去10年共享決策權。分析家認為,這種講求共識的非一般決策模式雖然成功,並啟發矽谷其他公司仿效,但已日益不適應急劇膨脹的公司規模與競爭環境,妨礙它對外部競爭與內部變動作迅速有效回應。《紐約時報》指出,Google內部已有人在擔心,公司可能步其老對手微軟後塵,陷入發展瓶頸。
Google目前在付費搜索廣告領域仍佔壓倒優勢,其Android系統亦被視為未來幾年主要移動軟件平台,但它在社交網站業務上的發展卻不如意,facebook的崛起更為它帶來重大威脅。facebook正逐步侵蝕Google在網上廣告市場的版圖,去年更取代Google,成為全球網民最常瀏覽的網站。
佩奇1998年創立Google後,曾擔任總裁,直至施密特接手,但Google如今的業務規模和範圍,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從未管理過上市公司的佩奇將面臨巨大考驗。佩奇周四表示,這幾年在施密特身上學到很多,相信可派上用場。
有分析指出,Google正面對歐美當局愈來愈大的監管壓力,這次人事調整可讓擅長公關的施密特專注處理有關壟斷與私隱的紛爭。Google昨還公布去年第4季盈利大幅增長29%,廣告業務仍是其主要收入來源。
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