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昨日本欄報道了支聯會前主席司徒華,如何撮合一對徒弟梁國華與馮愛玲的愛情故事,今日的兩名主角,則曾經在教育界的抗爭路上,與華叔緊密作戰,他們原本都只是普通教師,一個因為有車,一個因為華叔一句「唔使驚」,雙雙投身教協,不經不覺走過近40年。
司徒華前半生領導葛師校友會觀塘學校31年,直至1992年才交棒予多年戰友——郭麗英。訪問當天,正是華叔逝世後的第5天,郭麗英忙着為教協籌備華叔的追思會,手提電話每10分鐘就響一次,她每次都以沉實聲線回覆對方,在記者面前顯得相當硬朗。但短暫的忙碌,其實無法掩蓋失去一個相識半世紀的良師益友的哀傷。
跟華叔一樣,郭麗英也是在葛量洪師範學院畢業,華叔是首屆畢業生,郭麗英則是第10屆。郭麗英畢業後,加入了華叔當校長的葛師校友會觀塘學校,那時學校位於「雞寮」,即現時的觀塘翠屏邨,簡陋得只有8個課室,「以前早會,排隊時一個砧板掉下來,或一桶水倒落樓,我們都習以為常了」。
因為有車 成華叔秘書司機
郭麗英說,當年身為校長的華叔多是身教,很少言教,例如一直堅持親手寫通告,對校內大小事情如旅行、遊戲日安排等,都會緊貼監察教師的進度。與華叔首次緊密作戰,是1973年,當時政府削減文憑教師薪酬,司徒華帶頭抗爭,「華叔知我有車,於是要我載他去開會兼做秘書,還陪華叔見主教(時任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徐誠斌)同新聞司姬達……那個年代,一般太太煮飯湊仔織冷衫,我無想過自己會在社運、教協做些什麼」。
同年,郭麗英獲華叔賞識升至主任級,兼當上剛剛成立的教協副總秘書,她仍記得華叔當時的話:「教好學生,才做其他事。」為守住這個原則,郭直言1973年以後的生活都是「無覺好瞓」﹕ 大清早起牀上學,下午趕往教協開會,晚上又要照顧家庭,擔子之重,難以言喻。
六四後華叔邀家中暫住協助
跟華叔一同迎接的大風暴,還有1989年的六四事件。郭麗英的丈夫李百強,是華叔的師弟兼老友,那年華叔全身投入民主運動,與兩夫婦緊密接觸,但由於兩人居於西貢,華叔索性邀請他們到旺角家中暫住,務求每日可迅速來回教協總部,「當時的形勢很緊張,華叔需要幫手……例如他開會時我就負責聽電話,讓華叔有空間去思考大遊行的事」。
教協資深的成員都知道,華叔雖然嚴肅,但只會罵一個人,就是郭麗英,「華叔開會一般會提早15至30分鐘到,例如約下午1時半開會,但就約我1時,我可能遲了幾分鐘,華叔笑住鬧我:『又遲到!』但其實嚴格來說我沒有遲到。可看出華叔對自己要求高,對下屬的要求也高」。
華叔2008年證實患癌後,郭麗英就當上華叔的司機,載他見醫生,目睹他因「5區公投」煩惱,患病期間也要寫文章回應社民連,苦惱時偶然更會抽支煙,梳理思緒。問郭麗英如何形容與華叔的關係,她說:「亦師亦友,有時我會問華叔:『我似你多少?』華叔客氣地答:『少少啦!』」
明報記者 彭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