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國能否防止經濟過熱情况,近日成為國際市場焦點。內地去年通脹達3.3%,超出政府目標,官方智囊組織中國科學院最新預測稱,今年通脹料達3.7%,但由於糧食產量增加,食品供應充足,物價不會嚴重抽升,預計首季度消費物價指數最高,以後各季呈下降趨勢。中科院在今年經濟預測報告裏還預計,今年內地經濟將保持較快增速,全年增長約達9.8%,速度將較去年有所放緩,樓價上升速度也將回落。
中國國家統計局上周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去年全年經濟平均增長率為10.3%,較2009年的9.2%高出1.1個百分點,英國《金融時報》便指出,數據加大了投資者對中國經濟過熱的擔心。不過中科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周六發布的《2011年中國經濟預測報告》,似乎認為經濟過熱的問題可以受控。報告預計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將由去年的10.3%降至9.8%左右。增幅放緩之一是去年經濟增長基數較低(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今年增長基數較高。該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陳錫康指出,今年經濟增長將出現前低後高趨勢,但預計各季度GDP增長率的最大差值為1個百分點左右,經濟呈平穩發展。
報告﹕今年經濟將呈前低後高
報告預計內需將成為今年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2010年內需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2%,預計今年將繼續這一增長態勢;消費對全年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料為40.8%,較去年有所提高,但仍低於目標水平。
報告預計,今年物價上漲主因是農產品價格上升,工資提高和進口原油、鐵礦石等價格上漲,以及貨幣流動性充裕等。但報告強調,今年中國缺乏嚴重通脹的物質基礎,因為中國糧食連續七年增產,為食品價格的基本穩定奠定了基礎,在政府大力確保農副產品供應的政策,以及蔬菜價格較高的影響下,蔬菜種植面積亦將增長,故不會令食品出現因供求失衡導致的物價上漲。至於製造業絕大多數產品則產能過剩,工業品的價格將較為穩定。
樓價料漲12.77%
內地去年多次以加息、加存款準備金等手段控制物價上漲,上月消費物價指數(CPI)終跌至4.6%,是半年來首次回落,但全年通脹率達3.3%,較官方目標多0.3個百分點。中科院預計,今年首季CPI將是全年最高,以後各個季度將呈下降趨勢,對全年CPI影響最大的是食品類價格和居住類價格,預料食品類價格全年上漲 7.1%左右,居住類價格上漲5.4%左右。至於房價問題,報告預計難以維持高速增長,樓價漲幅將回落,但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仍將增長12.77%。
撰文:郭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