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逾半自殺新世代有迹可尋長青網文章

2011年01月2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1月26日 05:59
2011年01月26日 05: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2006/07年共有24宗18歲以下兒童自殺個案,「檢討兒童死亡個案先導計劃」委員會發現,當中16宗屬自殺前有迹可尋,例如兒童突然將心愛珍藏送給別人、經常說「我要死」、「生存無意義」等負面話。負責分析的學者認為,當今世代青少年多患「王子公主病」,建議家長不要過分溺愛,增加子女抗逆力,並多關心子女舉動。

學者籲家長勿過分溺愛

過去4年兒童自殺數字分別為:2006年14宗、2007年10宗、2008年13宗、2009年11宗。委員之一、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座教授石丹理表示,24宗自殺個案,當中一半涉及家庭關係。他認為,社會競爭激烈難覓出路、單親老夫少妻等家庭問題,令青少年成長碰壁。由於年輕一代多於溫室長大、抗逆力低,處理不到困難便自尋短見。他建議父母平日多花時間跟子女溝通,發現子女有異樣更要加倍留意。

7童高處墮下 5宗涉獨留兒童

委員會分析06/07年209宗兒童死亡個案,42%(88宗)屬死於非自然,除了24宗自殺,還包括:32宗意外、11宗襲擊、21宗不明及其他。委員會特別關注7名兒童高處墮下死亡,當中5人涉及獨留兒童、屬「可避免」。另外,9宗兒童遭襲擊個案,行兇者是當事兒童父母,當中兩名死者是初生嬰兒。209個死亡個案中,三成屬1歲以下幼兒、兩成介乎15至17歲,大多死於自然。葵青、元朗、西貢3個公屋雲集地區,兒童死亡數字亦高於其他區域。

政府因應7年前天水圍家庭慘劇,2008年推出為期兩年的「檢討兒童死亡個案先導計劃」,委員會分析2006至07年數據後任務完成,主席梁乃江建議,社署成立恒常小組日後定期檢討,署方表示接納建議並將研究落實。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