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人民幣「資金池」的建立蓄勢待發,不少銀行及券商為未來上市的人民幣計價產品作好準備,積極吸納人幣存款,當中包括融資安排,提供以人民幣作抵押品,拆借港元投資港股,這看起來頗吸引,因適逢升市時,除可借取港元作投資外,也不會錯失人民幣升值的機會,同時可收取0.5厘的存款年息。不過,當人幣作押的還款利率追不上匯價升值幅度時,簡單地鎖在人幣定存的回報其實更好,另股市不振時又須承擔被「追孖展」的風險。
假設投資者存入1萬元人民幣作押,可拿取11,800元(兌換率1:1.18)去投資,若人幣與去年般只升值約3%,加上存於戶口內的0.5厘利息,年回報為3.5%,若不計套現後的股票回報及手續費,投資成本應低至3.5%才能打和,貸款利率也須低至3.5厘。當贏錢時,投資者最後可拿取股票利潤及人民幣現金抵押品。信誠證券提供的孖展利息為P+3=8厘(P為5厘),息率以日計算,好處是資金不設鎖定期,可作短期買賣,投資普通藍籌最高可借入人民幣等值的2倍港元金額。
抵押透支槓桿大 跌市損失增
另外,若投資者以此借孖展融資,則須留意「斬倉」時抵押品消耗的風險。以人幣抵押成數九成計算,投資者存入1萬元人民幣,同時間可套取10萬元透支,若買入等值此筆款項的股票,股價上升10%,投資回報便高達1倍。由於在抵押透支中加大了槓桿,當不幸遇上跌市,招致的損失也會擴大。最糟糕的是,如按金比率達至指定水平,而投資者未能在指定的時間內「補倉」,銀行可毋須事先通知客戶,執行「斬倉」行動,抵押品或持有的股票有機會在未經同意下被出售。但部分券商如信誠就此會有酌情權,觸及按金水平時會先行與客戶商議,其實透過證券行投資人民幣產品也有其他好處,明續談。
撰文:劉佩珊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