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近日收到不少讀者,問及多隻慧雅未有談過的股票,以及它們應否止蝕,又或可升到什麼水平等。對於讀者希望取得多些意見的心情,慧雅十分理解,但同時間,亦感到有點為難,因為對於好些股票,慧雅自問沒有什麼過人的理解。基本上,看看股價走勢表現然後說說:「升破多少後可以見多少元」;又或「它的市盈率偏高或低,所以抵買或不抵買」並不困難,以香港人目前的金融知識水平,這也可能已足夠「混過去」。不過,慧雅實在不想這樣做。
堅持巴菲特師父葛拉漢觀點
畢竟類似的「服務」,其實坊間已有不少「供應」,慧雅自問在這方面沒有什麼「比較優勢」。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似乎與慧雅的個人信念以及本欄的寫作宗旨不符,慧雅亦相信這應該不是長期支持本欄的讀者最想見到的。正如慧雅曾多次強調,我是信奉巴菲特的師父葛拉漢的觀點,可以有兩個角度看股票。在一方面,它可以被視為一盤生意的一小部分;另一方面,它亦可以被視為只是一張可十分方便地可作自由買賣的票據,又或連一張紙也沒有的「虛擬東西」。
慧雅認為在邏輯上,兩個觀點都可以成立,而在更多的時間,可能是以後者更接近現實。不過,慧雅的信念是,從投資和證券分析的角度看,我們是應較重視前者。慧雅想指出的,是我並不是認為股票的「票據價值」不重要——慧雅一向認為技術分析可以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可有助透視人心,亦可對最適當的買賣時機帶來不少啓示,不過以次序而言,慧雅認為我們應先把重點放在股票的「生意價值」,稍後我會對此再作闡釋。
施慧雅
mscya@sinaman.com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