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儘管活在黑暗,只要堅持,光明定必來臨」是已故支聯會主席司徒華的心願,也是華叔遺作書名《竦聽荒雞》的寓意。華叔的遺作將於安息禮拜翌日(本月30日)在維園年宵攤位「面世」。
《竦聽荒雞》結集華叔在本報副刊專欄「三言堂」的撰文,書名取自魯迅舊詩《亥年殘秋偶作》其中一句:「竦聽荒雞偏闃寂」,該詩另一句「起看星斗正闌干」起首四字,正是華叔上一本著作的書名,兩書配成一對。無獨有偶,《亥年殘秋偶作》也是魯迅最後一首舊體詩。負責出版的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表示,華叔引用該詩作為書名,寓意即使獨裁者殺雞不讓百姓得知破曉,儘管活在黑暗,只要堅持,光明定必來臨。
首非華叔親手寫序
這是華叔第20本文集,以往每本著作的前言、序言,甚至封面設計都是華叔一手包辦,惟今次卻例外,交由彭志銘代寫序言。彭志銘憶述,「由於華叔當時在病榻上未能執筆寫序,我曾向華叔提議,寫上『本書無序』吧!在旁的支聯會馮愛玲卻提議用『本書無言』,指華叔再無在《三言堂》發聲。不過,華叔卻中氣十足搶着說﹕『遲點,大把機會用(這四字)!』」可見華叔已接受死亡的現實。
前言刊華叔16歲作品〈過山洞〉
不過,新書前言則叫彭志銘大傷腦筋,最終在作家協會的朋友協助下,找到華叔16歲時、參加徵文比賽奪得亞軍的作品《過山洞》,文章描述乘客乘坐火車,期待盡快穿過山洞,迎接光明的心態,也道出華叔對黑暗過後的光明的冀盼。
華叔做任何事也一絲不苟,甚至自行構思封面設計再繪畫出來,而《竦聽荒雞》的封面則用上華叔於2004年六四燭光集會上一幀眺望遠方的照片。彭說﹕「我已於12月31日給華叔看過封面,他(華叔)好滿意」。
明報記者 楊曉楓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