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你們要諒解我選擇這條路」長青網文章

2011年01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1月29日 05:59
2011年01月29日 05: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我希望我最後的標點符號是一個完完整整的句號。」司徒華與世長辭,今天華叔的家人、戰友為他舉行安息禮拜,其家屬印製了5000本節錄了親人、摰友撰文的紀念冊,紀錄華叔的一生,當中甚少在傳媒鎂光燈下出現的家人,罕有分享與華叔生活的點滴。

辭世前數天向兄弟姊妹致歉

華叔辭世前幾天,把一眾兄弟姊妹叫到牀邊,說了一番被三妹司徒娟形容為「令我們肝腸寸斷的話」——「你們兄弟姊妹要團結,要諒解我,路是我自己選的,我一生光明正大,我無後悔,你們要諒解我選擇這條路。」看着華叔眼中的歉意,他們都含淚說:「我們一直都是支持您的。」

「華哥,食飯啦!」 二妹說足75年

「華哥,食飯啦!」這是二妹司徒嬋與華叔每日的家常話,一說就說了75年。司徒嬋是華叔真正最親密的家人,她是華叔生活的「大後盾」,每天照顧他的起居飲食,好讓哥哥可專心工作——「您生活很有規律,牀頭的鬧鐘撥快15分鐘,飯廳的牆鐘撥快10分鐘,這是為了不會遲到」、「您習慣告訴我吃晚飯的時間,好讓您飯後去開會」。

不過,華叔多年來為民主、為公義天天奮鬥,可以留給家人的時間着實有限。司徒嬋在紀念冊撰文亦不免向哥哥「投訴」:「您極少騰出您寶貴的時間與我們分享兄妹的情誼。您每年農曆、西曆的生辰正日,總是跟您外面的好友共度。」二人唯一的合照,是華叔七十大壽時到影樓拍攝「全家福」,當時華叔主動叫「嬋女」合照,相片留住了兩人的笑容,及一段真摰的兄妹情。

「您知很多人利用您上位」

雖然如此,司徒嬋心裏仍是明白,華叔冷漠背後是出於對家人的愛,「這是您出於對我們的維護,不想讓複雜的政治環境牽連我們,所以極少公開提及家的人和事」。她在文中自言是「緊張大師」,華叔為免她憂心,從不把外間不偷快的事情帶返家,只有聽到他高聲在電話與人議論時,才會知道哥哥生氣了,「您知道很多人利用您『上位』,如非過分,你也不會揭穿,這是您的厚道」。

囑海外家人「毋忘香港的根」

曾於新華社工作、官至副部長的四弟司徒強說,華叔總是要求在海外的家人「毋忘香港的根」,雖然身在海外,仍要保持聯絡,不忘艱難時期相濡以沫這種感情。華叔當時說﹕「中國有些傳統是好的,就是家庭之情,兄弟之情,這些仍需保留,使我們在江湖中多一些人生樂趣,即心靈上感染的樂趣。」

家人撰文,不少描述華叔饞嘴的一面,平日只要吃到鴨潤腸、辣椒菜脯、鰻魚、叉燒、燒腩,就已經很滿足,家人買新鮮海魚、鮑魚來煮,華叔卻夾了幾條辣椒菜脯便骨碌骨碌地吃,還說﹕「食飽個肚就算啦,唔使食得好。」侄兒司徒元笑言將華叔最愛的菜式命名為「三伯四寶」,即是叉燒、燒腩仔、豬腳仔、鹵水牛,是飯敍必備。至於早餐,則是十年如一日的腸仔、煎蛋、炸豬扒、多士,再加一杯奶茶,華叔患病初期在家休養,不時趁家人不為意溜出去吃早餐。

去年12月12日,華叔最後一次與家人外出吃飯,司徒元憶述:「距離相約日子還有數天,他(華叔)就像小孩子一樣,不斷提醒我們,要出街食飯啦。」當天家人作好充足準備:氧氣瓶、輪椅、方便上落的專車,再加上看護,浩浩蕩蕩前往酒樓,由於外出時間限制在一兩小時內,他們與酒樓約好,華叔一到立即上菜,爭取45分鐘內吃完。

不愛鮑參 華叔最愛吃「四寶」

「開餐了,看護準備餵三伯進食,這時『三伯四寶』上桌,見他二話不說,自行拿起筷子,夾起一塊半肥瘦叉燒,放入口中咀嚼,全場安靜,大家停下來看着他,既開心又擔心,三伯終於有胃口吃東西了,但又怕他噎着,三伯不管我們,解決了叉燒後,再接再厲,又夾起一塊燒腩仔放入口。」飯局在預定時間內結束,他們相約個多星期後的冬至再出來吃飯,不過華叔不久後出現感染,終不能赴約……

《永遠懷念司徒華紀念冊》由華叔家人編製,紀念特刊除了有家人、摰友的撰文,亦有大量未經公開的珍貴照片,華叔經常掛在口邊的金句等,出席昨天追思會及今天安息禮拜的嘉賓均會獲贈一本留念。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