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海關去年偵破45宗涉及在拍賣網站出售冒牌貨的案件,較前年增加15%,為加強打擊,海關更與香港大學合作研發「網線II」監察系統,並於今年1月啟用,24小時在拍賣網尋找可疑賣家,首月已偵測到30多宗可疑個案,其中已破獲4宗案件,涉嫌售賣冒牌波衫、皮具及鞋等。
輸入品牌型號 尋找可疑賣家
香港海關昨日在位於北角的新大樓公布2010年工作報告,海關版權及商標調查科指揮官黃寶濤表示,「網線II」監察系統24小時運作,取代以往接到相當投訴,再由人手進行網上搜尋的工作。他表示,在系統輸入貨品品牌、貨品型號、售價範圍、拍賣時間,甚至是有關貨品的說明字句,例如世界盃期間搜尋熱門隊伍波衫等,系統便可在使用本地伺服器的拍賣網「巡邏」,找到可疑拍賣時,系統會以電郵或短訊通知關員,由關員調查或即時試買,再部署進一步行動。
黃寶濤補充,系統更可將搜尋所得資料集成數據庫,相關部門職員可從中得知,不同時期流行的冒牌貨類型,甚至是賣家將物品放上網的時間等,有助部門掌握冒牌貨賣家的行為模式。
海關去年徵收的稅款有71億元,較前年增加14%,逾半來自煙草類,單是煙草類稅收就增加22%。海關去年破獲6308宗私煙案,較前年減少四分之一,檢獲的7600萬支香煙中,近四成用作出口或轉運。海關關長袁銘輝表示,海關去年拘捕367名私煙買家,較前年增加77%,他強調買賣私煙均屬違法行為。
回收業呃秤 短期難改善
連續上升3年的呃秤罪行,去年稍為緩和,海關破獲145宗個案,較前年減少18%,分別有172名商販或店員,以及10間商舖被定罪,較去年上升,涉及廢料回收商的有74人,判刑最嚴重的個案涉重量誤差為15%至24%。袁銘輝說,自從在街市設置公磅後,海鮮和水果販商呃秤情况大為改善,惟回收行業的「行規」較難處理,他解釋:「回收商因為長者習慣灑水在紙皮添加重量,就『反騙』賣紙皮的長者,相信要一段時間才可慢慢入正軌。」至於海關與消委會合作推出公布售賣冒牌藥的黑店名單,袁銘輝表示,詳情將於今年2月的消委會月刊《選擇》「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