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娛樂
詳情#
【蘋果日報】似是大事,先是華仔失聲取消演唱會,後有古仔取得《叱咤》我最喜愛的男歌手,有說都為香港樂壇製造聲音——兩者尤其相似,是愛者支持,恨者罵之,若非說華仔不自量力,就是說古仔力有不逮;議論多多,隨時持續經年。
失聲與得獎,本來情有可原,是因為華仔病重,以至古仔經由選票認證;恨者耳語,雖然兩事各異,但都似乎滿足了批判娛樂的口水論爭。問題是,當坊間對兩事都熱衷討論的時候,其實才是樂壇的可悲,而非事件本身。
話題先於音樂
沒錯事件本身娛樂味濃,以見華仔在紅館半空道歉,及至古仔在頒獎舞台舉手清唱(更疑似爆粗)的影片都被萬千點擊;可是放大去想,為何整年的香港樂壇,竟然似乎僅有兩事作結?更有甚者,其實兩事都不必然與流行音樂或本土創作有關,那只是失聲與得獎的黯然神傷或表面風光,於此究竟所謂何事?
那可能只反映香港的娛樂文化,其實幾十年內沒有多少轉化與進步,致使話題先於音樂,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古仔得獎的爭議,上推可以是2012年在大台《勁歌金曲頒獎禮》取得最受歡迎男歌手的林峯,然後非議四起;當然古仔與林峯不可同日而語,因為前者本身就參與更多演藝人工作,論貢獻必然比後者大得多。然而問題是,2012年除了林峯的非議之外,還有甚麼香港樂壇的事會讓人記得呢?似乎已是過眼雲煙,雖然各歌手的努力是累積而來,卻非一、兩年可得引證的事;但推而論及古仔得獎,2018年讓人記得的樂壇事件,就似乎只有這一宗了,其他更關乎音樂的,比如陳奕迅DUO音樂團隊的專輯《L.O.V.E》,以至麥浚龍與謝安琪《the album part one》的音樂企劃,還有更多更多歌手創作,都似乎成了配角。
至於華仔失聲,其實沒有一式一樣過去的樂壇事件,可以成為對照的延伸思考,但這個從演唱舞台退下的片段,其實跟譚詠麟在1988年港台《十大中文金曲》,宣佈自此會從頒獎舞台退下的境況,竟然異曲同工——那不是失勢,卻是失意,以見失意於患病與是非,而從演唱會或頒獎禮退下,會成為話題。兩人的再三道歉、鞠躬,都必然是集體回憶的畫面,卻都是構築於不快事件之上。而譚詠麟當年因與張國榮爭雄的是非,其實都是粉絲互鬥的想像而來,卻無助音樂創作的行進,可見負面消息(尤其觀及華仔被批支持填海等等),根本是不良的娛樂文化,僅為是非興風作浪。
華仔與古仔,一失一得,其實如出一轍,乃是非耳語,高於音樂討論;網上更有說法,是看古仔盡得人心的氣勢,如見繼華仔之後的「新民間特首」!這個說法當然可喜,是反映藝人的貢獻與認受;可是同樣可悲的,是那種老舊話語繼續為藝人明星堆砌,於古仔得獎之說亦與音樂無關。難怪當年家駒會說:香港冇樂壇,只有娛樂圈。
撰文:陳嘉銘
本欄逢周二刊登
【娛.文.樂】
陳嘉銘,以文字品評娛樂,用筆桿敲擊文化。在大學教授電視電影,於生活敬愛動物生靈。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失聲與得獎,本來情有可原,是因為華仔病重,以至古仔經由選票認證;恨者耳語,雖然兩事各異,但都似乎滿足了批判娛樂的口水論爭。問題是,當坊間對兩事都熱衷討論的時候,其實才是樂壇的可悲,而非事件本身。
話題先於音樂
沒錯事件本身娛樂味濃,以見華仔在紅館半空道歉,及至古仔在頒獎舞台舉手清唱(更疑似爆粗)的影片都被萬千點擊;可是放大去想,為何整年的香港樂壇,竟然似乎僅有兩事作結?更有甚者,其實兩事都不必然與流行音樂或本土創作有關,那只是失聲與得獎的黯然神傷或表面風光,於此究竟所謂何事?
那可能只反映香港的娛樂文化,其實幾十年內沒有多少轉化與進步,致使話題先於音樂,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古仔得獎的爭議,上推可以是2012年在大台《勁歌金曲頒獎禮》取得最受歡迎男歌手的林峯,然後非議四起;當然古仔與林峯不可同日而語,因為前者本身就參與更多演藝人工作,論貢獻必然比後者大得多。然而問題是,2012年除了林峯的非議之外,還有甚麼香港樂壇的事會讓人記得呢?似乎已是過眼雲煙,雖然各歌手的努力是累積而來,卻非一、兩年可得引證的事;但推而論及古仔得獎,2018年讓人記得的樂壇事件,就似乎只有這一宗了,其他更關乎音樂的,比如陳奕迅DUO音樂團隊的專輯《L.O.V.E》,以至麥浚龍與謝安琪《the album part one》的音樂企劃,還有更多更多歌手創作,都似乎成了配角。
至於華仔失聲,其實沒有一式一樣過去的樂壇事件,可以成為對照的延伸思考,但這個從演唱舞台退下的片段,其實跟譚詠麟在1988年港台《十大中文金曲》,宣佈自此會從頒獎舞台退下的境況,竟然異曲同工——那不是失勢,卻是失意,以見失意於患病與是非,而從演唱會或頒獎禮退下,會成為話題。兩人的再三道歉、鞠躬,都必然是集體回憶的畫面,卻都是構築於不快事件之上。而譚詠麟當年因與張國榮爭雄的是非,其實都是粉絲互鬥的想像而來,卻無助音樂創作的行進,可見負面消息(尤其觀及華仔被批支持填海等等),根本是不良的娛樂文化,僅為是非興風作浪。
華仔與古仔,一失一得,其實如出一轍,乃是非耳語,高於音樂討論;網上更有說法,是看古仔盡得人心的氣勢,如見繼華仔之後的「新民間特首」!這個說法當然可喜,是反映藝人的貢獻與認受;可是同樣可悲的,是那種老舊話語繼續為藝人明星堆砌,於古仔得獎之說亦與音樂無關。難怪當年家駒會說:香港冇樂壇,只有娛樂圈。
撰文:陳嘉銘
本欄逢周二刊登
【娛.文.樂】
陳嘉銘,以文字品評娛樂,用筆桿敲擊文化。在大學教授電視電影,於生活敬愛動物生靈。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