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買樓不買樓」是人生一大抉擇,但即使有置業的議員,生活方式和對住屋的要求亦截然不同。當議員前曾經「行船」的工聯會黃國健,自1982年在上水買入一個居屋單位後,一直居住至今,即使現今作為九龍東議員,又經常要到中環開會,也寧可每天花上2.5小時乘車,也不願換樓,原來是要為退休作打算。
黃國健與前特首董建華一樣,每天過着「朝7晚11」的生活,到立法會開會的日子,他會由上水搭港鐵到中環,或在紅磡轉過海巴士,但兩種方法都至少要花1小時15分鐘,他說已習慣長途跋涉,只好利用搭車時間睡覺或看報紙。
黃國健說由於不想加重負擔,始終未能下決心換樓,加上做立法會議員沒有退休保障,要靠儲蓄養老,「雖然未至於供不起,但到時生活便會十分緊絀,若要換屋供樓,可能要個個月清倉!」
民協馮檢基是另一個「穩陣派」議員,他自10多年前購入火炭一個單位自住後,從未想過額外置業出租或投資,他笑言在買樓方面屬「穩陣型」,已很滿足於現狀,即使有錢亦會儲起備用。
陳茂波闢千呎「自修室」
有議員寧願「穩打穩紮」,但亦有議員願意花錢改善生活質素,會計界議員陳茂波便是一例。立法會申報顯示,陳茂波家人以公司名義在港持有兩個物業,其中一個位於銅鑼灣的1900呎單位,用作自住,另一個同區約1000呎的寫字樓,則是陳茂波的「私人自修室」。
他解釋,為了換取生活質素,爭取更大的居住空間,會把該寫字樓一半位置用作貨倉,放置家中雜物,另一半則是自己的「自修室」,用作平日看文件、看書的地方。那個寫字樓最特別之處,是可以眺望跑馬地馬場,讓他看着優美環境工作。
談到投資心得,陳茂波認為住宅目前仍然有升值潛力,相信樓市調整幅度有限,加上香港人抗跌力強,故買樓可以保值,但他說個人短期內都不會考慮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