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合成人債香港熱賣長青網文章

2011年02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2月07日 05:59
2011年02月07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最近,「合成」人民幣債劵成為香港債劵市場的新熱點。 聖誕假期過後兩周,市場先後有5宗大額合成人民幣債劵發行。其中4宗的發債人是內地房地產公司。另外一宗是大型國有企業。發行的規模由20億元到90億元人民幣。回報率比一般的人民幣債劵較高,為投資者帶來可觀回報。

美元或其他貨幣結算 存匯兌風險

所謂「合成」人民幣債劵,是以人民幣為面值的債劵。有別於一般的人民幣債劵,「合成」人民幣債劵其實以美元(或其他貨幣)結算本金和利息流。於是,投資者和發行者均承受一定的匯價風險。至於匯價波動對那一方得益(和損失),視乎對匯價走勢的取向。例如,倘若人民幣兌美元升值,由於現金流以人民幣計價兌換美元,持有資產者仍可以享受升值的得益。一般來說,如果發債者對匯率持有共同的預期,也可以把匯價得益的部分考慮在票面息率內,或作折算,降低實際貸款成本。

其實,這一波人民幣債劵熱,某種程度反映房地產開發商目前面對緊張的資金環境。儘管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控制房地產業過熱的措施,中國70大城市的房價在2010還漲了一成。為控制房地產泡沫風險,政府和央行已經發動新一輪的緊縮政策,民衆不能再購第二套房,上海與重慶實施房產稅。市場預期房產稅很有可能在全國實施。

在貨幣政策方面,我們預期會有更大力度的緊縮政策出台,以打擊通張和房市泡沫。 人民銀行已經把存款準備金率調高至19%,壓抑信貸。我們預期今年會加息4次。這種資金環境對建築業和房地產業影響很大,因為這行業投資期長,要等候一至兩年,開始賣房,才有進帳。

在這個背景下,不難理解及預期將有很多內地房產商在香港發人民幣債劵,以籌措資金。較低的成本及龐大的投資者基礎也使這們業務成為港金融發展的新增長點。

楊宇霆

澳盛銀行高級經濟師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