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國評論﹕年年缺工 今年最「慌」/文:孫嘉業 長青網文章

2011年02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2月09日 05:59
2011年02月09日 05:59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春節長假將於今天結束,這幾天,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火車站、機場均已出現返程客人潮,預料從周四(年初八)開始,首輪返程工作的外地民工將進入最高峰。與前幾年不同的是,那種「東南西北中、發財到廣東」的民工南下潮料將再被「分流」,轉而到環渤海地區、長三角一帶「搵食」。節時曾跟一名在東莞開廠的中型港企老闆飲茶,他直言,珠三角「民工荒」年年都有,但今年他們這些小老闆心裏最慌。

長三角搶人 珠三角缺技工

時移世易,隨着珠三角傳統產業大量流失(遷移或倒閉),廣東已漸失外省農民工外出打工首選地區的角色。上述那名電子廠老闆說,技術人才流失最令他感到無奈,因為這些人不但是離開工廠,而是直接離開了珠三角。據他所知,這些人多是被在長三角打工的親友「拉攏」,認為珠三角的工廠遲早要搬,以其拖幾年再走,還不如趁早離開。

其實,為了搶奪民工,包括北京、江蘇、廣東(包括深圳)甚至重慶等內地多個省市今年均增加最低工資標準,而上海市會在1120元(人民幣.下同)月薪的標準上,於4月起提高約10%的最低工資。以已開始實施最新的最低工資地區來說,北京為1160元,江蘇(南京、蘇州等)達到1140元。而廣東(廣州、佛山等)從3月1日將達到1300元,至於深圳當然是「高中之高」,早前宣布再提高20%,使最低工資標準將達到1320元,高於廣東其他城市,繼續保持「全國最高」。

但加最低工資並不是「搶人」的唯一良方,在國家要求調整產業結構的政策下,珠三角產業升級勢在必行,廣東應更多考慮的,是「騰籠換鳥」後如何更快填補新產業,以避免出現「空洞化」。

孫嘉業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