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早前推出擴大後的「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前稱交通費支援計劃),將個人入息計算方法改為以家庭入息計算,但工聯會調查發現,五成受訪的交通費支援計劃申請人士,轉制後將超出入息限額規定,失去每月600元的交通津貼。工聯會希望政府實施「雙軌制」,同時接受以個人或家庭入息申請,鼓勵低收入人士就業。
在新計劃下,3人家庭月入不可超過12,000元;如果家庭有兩名工作人口,人均收入超過6000元,將會超出新規定,喪失申請資格。工聯會今年1月中,用電話訪問了150名舊計劃的申請者,有53.3%受訪者表示不會符合新計劃的全家入息限額規定,不能申領交通津貼。
工聯會區議員黃宏滔表示,政府推出新計劃原意是想令更多人受惠,但新計劃改以家庭為申請單位,變相令部分原本受資助人士喪失申請資格。黃宏滔指出,交通費為跨區工作的低收入人士的主要開支,約佔其收入的10%至15%。新規定對剛投入求職市場的青少年影響尤深,因為他們缺乏工作經驗,收入會較低,但其父母通常仍然就業,家庭入息一般會超出新規定,喪失600元交通津貼不利青年跨區就業,影響其工作機會。
憂部分家庭成員不願提供資料
另外有受訪者表示,新計劃要申報全家人的入息,但家庭成員未必願意為其提供入息證明及資產資料,會令部分低收入人士未能提出申請,甚至會因此而增加家庭摩擦導致更多家庭糾紛。
冀提高入息限額 實施「雙軌制」
黃宏滔表示,交通津貼計劃受助對象主要為瀕臨社會保障網的低收入人士,不排除有人會因為喪失交津而放棄工作轉向領取綜援,反而會增加政府的財政負擔。希望政府能提高計劃入息限額及實施「雙軌制」,讓市民選擇以個人或家庭為單位申請,令更多人受惠。
勞福局:盡快提交撥款申請
勞工及福利局發言人回應,自去年12月政府公布了有關「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的建議後,社會各界就有關建議向局方提供了許多寶貴意見,局方會仔細考慮,並盡快向立法會財委會提交撥款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