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袁富華現年五十五,比黃秋生年輕,兩年半。黃秋生早在25年前當上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今屆憑《淪落人》爭奪第三項影帝獎座。袁富華才首次憑《翠絲》提名最佳男配角。
當然有理由。袁富華本是中英劇團全職演員,現時在演藝學院擔任兼職講師,電影不過副業,甚至玩票?不錯,黃秋生初嚐影帝滋味的90年代中期,袁富華已有不少電影演出。你記得幾多?數來數去,還是在《喜劇之王》臭罵外賣仔的大賊。要不是袁富華碰上《翠絲》的男身女心打鈴哥,贏了金馬獎,你應該只記得周星馳與吳孟達。「我由88年入劇團,未試過領取超過二萬元的薪金。」
袁富華說了一個故事:「年輕時,廿來歲,去意大利旅行,踎在米高安哲羅的壁畫前,哭起來。女朋友見到,問我:『發生甚麼事?』我答:『藝術呀。不是因為壁畫有幾靚,是因為米高安哲羅花了一生大部份時間在上面,食飯、睡覺,不肯下來。這才算藝術家。』」袁富華自比米高安哲羅?「一定要有非一般人的想法,才配得上被稱為藝術家。藝術兩個字到現在太氾濫。我是戲劇工作者,我不是藝術家,也不想做。」
「做藝術家,太危險。」袁富華肯定地告訴你,他沒有把演戲視為玩票。他只是太認真。
撰文:方俊傑
攝影:郭永強
袁富華家境清貧,父親是苦力,大哥讀到中二輟學,二哥小學一畢業轉去做學徒。「低下層的家庭背景會令人活得無理想。沒有人給我灌輸知識,就不會想到衝破框框。似一個小朋友,由細到大被毒蛇包圍,他不會覺得毒蛇有害,不會恐懼。」
虛榮
如果按照袁富華的說法,他為了交學費交書簿費找生活費,中學階段一直半工讀,人生所有時間也給塞滿,捱得完,找到一份寫字樓工,不用似父親日曬雨淋,已經算實現夢想。「比起家人,我中五畢業已經好好。在華潤集團的船務公司揸筆搵食,前途無限。」可惜,或可幸,敗在一個悶字。
「讀書時,慣了由朝忙到晚;打工,反而覺得夜晚太空閒。見到有間劇社,便入去玩吓試吓,那時,根本不知道話劇是甚麼一回事。」話劇社似足《喜劇之王》的街坊劇社,業餘到不得了。袁富華卻在裏面享受了人生第一次虛榮。「我演個記者角色,個個讚我有天份。站在台上,深深感受到那份虛榮感。之後入過沙田話劇團,再報考中英劇團,跟演藝學院第一屆畢業生齊齊角逐。我無讀過任何演藝課程,專業劇團都收我。我覺得自己真係好好。」
才24歲,還算年輕,袁富華自忖不過簽一年合約,失敗的話,大不了轉行。「不是太多人做得到全職演員,這一份工作,聽見掌聲。不行去目的地,留在原地一路空想,永遠不會找到答案,總要行過去,才會一清二楚。」一做做了五年。「有時也會後悔,尤其當情緒極度低落時。入行前,投考過警察,因為發現耳膜破裂才放棄。就算當不成警察,繼續做船務,至少做到個部門經理。似我以前的上司,每一天,未夠鐘放工,一早執拾好,時間一到,立即衝出去搭升降機離開,避開人潮。這算甚麼生活?」
「演戲事業上不進不退,當然不好受。排練的時候,明明不開心,一上台,見到觀眾,立即忘記了所有不快。老前輩說:『行過虎度門,要放低所有,自己不再是自己。』大膽的說一句:我基因注定要演戲。既然條路是自己揀,追唔返,就別說犧牲,應該想想自己有甚麼得着。」
有甚麼得着?當時,做話劇已十年,全職也做了五年,人工不高,無法儲錢,虛榮心給現實磨蝕清光,30歲,每年要續一次約,劇團接受的資助不穩定,徬徨得很實際。拍電影好,就算做個小角色,收入也好過留在劇社。「想出去闖一闖。跟虛榮無關,是現實。」
戇居
去到電影圈打滾才明白未準備好。拍《喜劇之王》,大量新人,李思捷或林子善都算彈起,袁富華沒有。「做得好,沒人記得,是不高興。可以怪誰?我半途出家,不懂follow up。以為自己有能力,機會便會衝過來,藝術家不用倚賴曝光,不用遵守遊戲規則。事實上剛剛相反。」
袁富華說,一個最犀利的演員,觀眾應該只記得角色,不記得演員本人。「放在現實層面,當然好戇居。惟有自我安慰:扮乜似乜,認我唔到,就是我的特色。別談成就,一想就不開心,想來幹甚麼?」
做人總要不斷適應。自從憑《翠絲》當上金馬獎最佳男配角,鎂光燈一下子射在袁富華身上,一生人從未試過。「頭幾個月,是有點不習慣,好像做着違抗演員份內事的工作。何不轉個角度?接受訪問都是接觸他人的機會,可以從每一個人身上找到不同性格,他們有甚麼吸引你,讓你注意?你將它們擺出來,一樣吸引到觀眾。增加參考對象,也是演員應該做的事。為甚麼硬要死抱着藝術家的光環?」
袁富華記得,在金馬獎台下,等候羅家英與苑瓊丹宣佈得獎者,他很渴望聽到自己的名字。「同一時間,也有種想法,就算不是我,我都會舒一口氣。總算告一段落,可以繼續行以後的道路。」
最重要找到道路。「做演員豐富我的人生,改變我的一生。我用了十年時間,在十年前左右,三十到尾之時,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有很多人,一生也想不通。」
周伯通
十年前,發生甚麼事?
袁富華在電影圈不算得意,已重返中英劇團。政府果然削減資源,全體員工要減薪應付難關。紅褲子出身的袁富華決定重返校園,一個中學畢業的中年漢,走去讀個碩士課程。「身邊的人覺得很奇怪,以我的資歷,去教書也說得過去。教我的老師的年資的確比我淺,但他們走過的路,我沒經歷過,他們將經驗分享給我,讓我行少好多冤枉路。」
「學院派都是由實踐累積出來,既然有直接的方法,為甚麼不採用?一直以來,有些方法,我知道,但說不出背後的理由。讀完書,像沉澱了多年來的想法,讓我較容易表達出去,說服他人為甚麼我在演繹方法上有不同選擇。讀書替我打開了一道門。廿多歲,我連門的位置都未找到;一路演戲,就似站在門邊;打開道門,才發現門後面的景象太大。演戲給我的最大得着,是讓我的眼界開闊了。」
熟讀金庸武俠小說的袁富華,來到今天,最憧憬自己去到老頑童周伯通的境界。「《神鵰俠侶》大結局,郭靖、楊過、黃藥師個個推舉周伯通坐上中神通的位置。在周伯通心中,完全不存在這種考慮。這種境界,最難達到。今時今日,做人如果沒有人生規劃,好像要死了……」
後記:演與不演
袁富華現正於演藝學院電影系任教。「演戲,無得教,最後是看自己如何琢磨。」
「基本是要經常質疑自己,要想想腦裏面是自己的想法,還是角色的想法。消防員入火場救人不會覺得自己偉大,不過工作一份;好的演員也不會自戀。一個演員如果覺得自己偉大,是差勁的演員。一定要代入角色,這一步最困難。」
關於演戲,袁富華最深刻印象在第一次上台。「演一個小丑騷。綵排時,自己也不知自己正在做甚麼,日日不斷用冷水淋自己。到表演完畢,有觀眾大讚我,還說了一句you got it。Got了甚麼?原來,很多人演戲,為了演,會加入很多不必要的枝節。我沒有演,我將日常會做的事內化了生活化了,當有人叫我舉高雙手將冷水照頭淋,我只是誠懇地執行。這次經驗,對我以後的演出有很大幫助。」
這套哲學,恐怕不會有太多學生理解吧。「後生的,最大問題是不願意接觸經典。我叫他們看哥普拉的《教父》,看過,看不明。例如Kay要離開Michael的一幕,為甚麼哥普拉要刻意拍攝他們傾談一段長時間?因為他們互相深愛對方,但抗拒不到處境呀!阿爾柏仙奴要接手家族黑幫生意,人生即將出現巨大轉變,要忍痛下決定,表情才會如此古怪。如果阿爾柏仙奴演繹不出愛的存在,就只會像兩公婆互相怨懟,跟膠劇沒有分別。他們不明白。」
氣餒嗎?已經是電影系學生。「不會。在他們年紀,正常的。世界有10%的人建設,有10%的人破壞,餘下80%庸庸碌碌一事無成。接受吧,平凡不是罪惡,沒有80%的平凡人,世界也不成世界。一班二十幾個學生,即使最後連一個成才也沒有,等下一年囉。」袁富華說自己昔日沒受過甚麼正統訓練,向來打天才波,養成佛系個性,沒有人生規劃。對自己的人生走向,或者是;對演戲學問,似乎口不對心。
服裝提供:ETRO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當然有理由。袁富華本是中英劇團全職演員,現時在演藝學院擔任兼職講師,電影不過副業,甚至玩票?不錯,黃秋生初嚐影帝滋味的90年代中期,袁富華已有不少電影演出。你記得幾多?數來數去,還是在《喜劇之王》臭罵外賣仔的大賊。要不是袁富華碰上《翠絲》的男身女心打鈴哥,贏了金馬獎,你應該只記得周星馳與吳孟達。「我由88年入劇團,未試過領取超過二萬元的薪金。」
袁富華說了一個故事:「年輕時,廿來歲,去意大利旅行,踎在米高安哲羅的壁畫前,哭起來。女朋友見到,問我:『發生甚麼事?』我答:『藝術呀。不是因為壁畫有幾靚,是因為米高安哲羅花了一生大部份時間在上面,食飯、睡覺,不肯下來。這才算藝術家。』」袁富華自比米高安哲羅?「一定要有非一般人的想法,才配得上被稱為藝術家。藝術兩個字到現在太氾濫。我是戲劇工作者,我不是藝術家,也不想做。」
「做藝術家,太危險。」袁富華肯定地告訴你,他沒有把演戲視為玩票。他只是太認真。
撰文:方俊傑
攝影:郭永強
袁富華家境清貧,父親是苦力,大哥讀到中二輟學,二哥小學一畢業轉去做學徒。「低下層的家庭背景會令人活得無理想。沒有人給我灌輸知識,就不會想到衝破框框。似一個小朋友,由細到大被毒蛇包圍,他不會覺得毒蛇有害,不會恐懼。」
虛榮
如果按照袁富華的說法,他為了交學費交書簿費找生活費,中學階段一直半工讀,人生所有時間也給塞滿,捱得完,找到一份寫字樓工,不用似父親日曬雨淋,已經算實現夢想。「比起家人,我中五畢業已經好好。在華潤集團的船務公司揸筆搵食,前途無限。」可惜,或可幸,敗在一個悶字。
「讀書時,慣了由朝忙到晚;打工,反而覺得夜晚太空閒。見到有間劇社,便入去玩吓試吓,那時,根本不知道話劇是甚麼一回事。」話劇社似足《喜劇之王》的街坊劇社,業餘到不得了。袁富華卻在裏面享受了人生第一次虛榮。「我演個記者角色,個個讚我有天份。站在台上,深深感受到那份虛榮感。之後入過沙田話劇團,再報考中英劇團,跟演藝學院第一屆畢業生齊齊角逐。我無讀過任何演藝課程,專業劇團都收我。我覺得自己真係好好。」
才24歲,還算年輕,袁富華自忖不過簽一年合約,失敗的話,大不了轉行。「不是太多人做得到全職演員,這一份工作,聽見掌聲。不行去目的地,留在原地一路空想,永遠不會找到答案,總要行過去,才會一清二楚。」一做做了五年。「有時也會後悔,尤其當情緒極度低落時。入行前,投考過警察,因為發現耳膜破裂才放棄。就算當不成警察,繼續做船務,至少做到個部門經理。似我以前的上司,每一天,未夠鐘放工,一早執拾好,時間一到,立即衝出去搭升降機離開,避開人潮。這算甚麼生活?」
「演戲事業上不進不退,當然不好受。排練的時候,明明不開心,一上台,見到觀眾,立即忘記了所有不快。老前輩說:『行過虎度門,要放低所有,自己不再是自己。』大膽的說一句:我基因注定要演戲。既然條路是自己揀,追唔返,就別說犧牲,應該想想自己有甚麼得着。」
有甚麼得着?當時,做話劇已十年,全職也做了五年,人工不高,無法儲錢,虛榮心給現實磨蝕清光,30歲,每年要續一次約,劇團接受的資助不穩定,徬徨得很實際。拍電影好,就算做個小角色,收入也好過留在劇社。「想出去闖一闖。跟虛榮無關,是現實。」
戇居
去到電影圈打滾才明白未準備好。拍《喜劇之王》,大量新人,李思捷或林子善都算彈起,袁富華沒有。「做得好,沒人記得,是不高興。可以怪誰?我半途出家,不懂follow up。以為自己有能力,機會便會衝過來,藝術家不用倚賴曝光,不用遵守遊戲規則。事實上剛剛相反。」
袁富華說,一個最犀利的演員,觀眾應該只記得角色,不記得演員本人。「放在現實層面,當然好戇居。惟有自我安慰:扮乜似乜,認我唔到,就是我的特色。別談成就,一想就不開心,想來幹甚麼?」
做人總要不斷適應。自從憑《翠絲》當上金馬獎最佳男配角,鎂光燈一下子射在袁富華身上,一生人從未試過。「頭幾個月,是有點不習慣,好像做着違抗演員份內事的工作。何不轉個角度?接受訪問都是接觸他人的機會,可以從每一個人身上找到不同性格,他們有甚麼吸引你,讓你注意?你將它們擺出來,一樣吸引到觀眾。增加參考對象,也是演員應該做的事。為甚麼硬要死抱着藝術家的光環?」
袁富華記得,在金馬獎台下,等候羅家英與苑瓊丹宣佈得獎者,他很渴望聽到自己的名字。「同一時間,也有種想法,就算不是我,我都會舒一口氣。總算告一段落,可以繼續行以後的道路。」
最重要找到道路。「做演員豐富我的人生,改變我的一生。我用了十年時間,在十年前左右,三十到尾之時,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有很多人,一生也想不通。」
周伯通
十年前,發生甚麼事?
袁富華在電影圈不算得意,已重返中英劇團。政府果然削減資源,全體員工要減薪應付難關。紅褲子出身的袁富華決定重返校園,一個中學畢業的中年漢,走去讀個碩士課程。「身邊的人覺得很奇怪,以我的資歷,去教書也說得過去。教我的老師的年資的確比我淺,但他們走過的路,我沒經歷過,他們將經驗分享給我,讓我行少好多冤枉路。」
「學院派都是由實踐累積出來,既然有直接的方法,為甚麼不採用?一直以來,有些方法,我知道,但說不出背後的理由。讀完書,像沉澱了多年來的想法,讓我較容易表達出去,說服他人為甚麼我在演繹方法上有不同選擇。讀書替我打開了一道門。廿多歲,我連門的位置都未找到;一路演戲,就似站在門邊;打開道門,才發現門後面的景象太大。演戲給我的最大得着,是讓我的眼界開闊了。」
熟讀金庸武俠小說的袁富華,來到今天,最憧憬自己去到老頑童周伯通的境界。「《神鵰俠侶》大結局,郭靖、楊過、黃藥師個個推舉周伯通坐上中神通的位置。在周伯通心中,完全不存在這種考慮。這種境界,最難達到。今時今日,做人如果沒有人生規劃,好像要死了……」
後記:演與不演
袁富華現正於演藝學院電影系任教。「演戲,無得教,最後是看自己如何琢磨。」
「基本是要經常質疑自己,要想想腦裏面是自己的想法,還是角色的想法。消防員入火場救人不會覺得自己偉大,不過工作一份;好的演員也不會自戀。一個演員如果覺得自己偉大,是差勁的演員。一定要代入角色,這一步最困難。」
關於演戲,袁富華最深刻印象在第一次上台。「演一個小丑騷。綵排時,自己也不知自己正在做甚麼,日日不斷用冷水淋自己。到表演完畢,有觀眾大讚我,還說了一句you got it。Got了甚麼?原來,很多人演戲,為了演,會加入很多不必要的枝節。我沒有演,我將日常會做的事內化了生活化了,當有人叫我舉高雙手將冷水照頭淋,我只是誠懇地執行。這次經驗,對我以後的演出有很大幫助。」
這套哲學,恐怕不會有太多學生理解吧。「後生的,最大問題是不願意接觸經典。我叫他們看哥普拉的《教父》,看過,看不明。例如Kay要離開Michael的一幕,為甚麼哥普拉要刻意拍攝他們傾談一段長時間?因為他們互相深愛對方,但抗拒不到處境呀!阿爾柏仙奴要接手家族黑幫生意,人生即將出現巨大轉變,要忍痛下決定,表情才會如此古怪。如果阿爾柏仙奴演繹不出愛的存在,就只會像兩公婆互相怨懟,跟膠劇沒有分別。他們不明白。」
氣餒嗎?已經是電影系學生。「不會。在他們年紀,正常的。世界有10%的人建設,有10%的人破壞,餘下80%庸庸碌碌一事無成。接受吧,平凡不是罪惡,沒有80%的平凡人,世界也不成世界。一班二十幾個學生,即使最後連一個成才也沒有,等下一年囉。」袁富華說自己昔日沒受過甚麼正統訓練,向來打天才波,養成佛系個性,沒有人生規劃。對自己的人生走向,或者是;對演戲學問,似乎口不對心。
服裝提供:ETRO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