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兩岸專題:民族主義太着迹 嚇怕本土戲迷 中共加持變死亡之吻《流浪地球》攻港撻Q長青網文章

2019年03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3月20日 10:33
2019年03月20日 10:33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商業歸商業,政治還政治。國產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在內地票房長紅,已突破46億元人民幣(下同,約54億港元),是迄今中國電影史上第二部破40億(約47億港元)的電影。中國官場力谷電影,就連外交部也罕見發聲推薦。不過,官方的「加持」或是電影在香港市場遭冷遇主因。有看過《流浪地球》的港人坦承,獲中國官方加持的電影,難免嚇怕港人,以為電影是灌輸愛國的工具。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直言,電影背後的愛國情志着迹過重,恐難讓香港人掏錢包支持中國電影夢。
記者:周凱瑩
《流浪地球》早於新春期間在內地上映,上月28日起打入香港市場。不過,兩地對電影的熱度卻迥然不同。電影在港票房告急,建制組織紛紛派飛「救地球」:經民聯立法會議員、西九新動力主席梁美芬本月3日舉辦「相.信.愛」電影專場,包場請油尖旺區街坊看戲;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區議員蔡素玉的辦事處,同日也包場推電影欣賞會,當天還有前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助陣。「深紅」組織新界校長會也不遑多讓,發函通知會員派飛消息,包兩場邀請會員,並稱電影欣賞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系列活動」。
建制派包場難挽劣勢
工聯會、民建聯區議員鄧家彪也加入推銷陣容,9日在其fb專頁發帖「落雨濕濕,睇戲就最好,流浪地球,就真係值得睇喇」,並貼上一張截圖,顯示《流浪地球》當日晚上7時45分場次「全院滿座」。網民就鄧半遮半掩的截圖,找出戲院是百老匯旺角戲院5院,為全戲院最小的影院,有57個座位,以95港元一張戲飛來計算,要全場爆滿,只需5,415港元。
建制派成群出動救市,似乎也不能改寫《流浪地球》在港的票房劣勢。對於「救市」的說法,西九新動力成員、深水埗區議員梁文廣聽罷笑說:「都救唔到啲咩啦,香港(票房)渣到咁,包三場救唔到嘅」。梁文廣又稱,區內「相.信.愛」活動已舉辦多年,是一個宣揚家庭、關懷、愛的活動,每年都有電影會,今年活動舉行時值《流浪地球》上映,於是主辦單位就選了這套電影。他並稱,電影也傳達了親情元素,着人把握時機對家人傳遞愛,也很合乎活動宗旨,在場的街坊看着也很感動,「也get(領略)到愛國訊息」。
對此,呂秉權認為建制派包場救市司空見慣,比如以前建黨、建國、建軍一系列電影,都有很多人承包請看戲,不過今次大規模救市,又救不成,情況令人尷尬。
捧場客普遍年紀較長
對於有報道指,《流浪地球》在香港反應慘淡,《蘋果》記者於上周日下午時段,在沙田新城市一個戲院直擊電影上映情況。當日戲飛售110港元,可坐108人的中型影院內,入座率約四成,觀看電影的人士普遍年紀較長,亦有撐着枴杖的夫婦入場支持。而旁邊影院正播放美國最新英雄片,相若時段場次已爆滿。
從山西負笈香港的浸會大學通識教育學系二年級生田小姐稱,因為要做電影欣賞功課,搜索後看到《流浪地球》的影評兩極化,「有些(把電影)說得很宏大,達到了原先中國電影沒有達到的高度,意義也很深遠;一些香港的影評,說是宣傳共產黨的思想之類的,但我覺得還好啊,(電影)就是說中國還是有希望和愛」,提及她最深刻一段,她還說得七情上面,「看完也很感動,都哭出來了,就是吳京開着飛船去撞擊木星,他告訴兒子『三、二、一』,他就死了」,這也讓她想起了家人。
曾專程北上深圳看《流浪地球》的港人杜先生則稱,就電影本質而言,其實是水準以上的國產片,特技方面,大多是宇宙、太空等靜止的應用,就國產質素來說已是不俗,「要與美國的超級英雄片來比較,固然是無得fight的」。他認為,故事沒有追逐、槍戰、角色鮮明的忠角、奸角等商業因素,是電影失色之處。杜生還說,港人有逆反心理,越是官方讚的東西,越是抱懷疑的態度,例如「官方話好睇,就會覺得佢係洗腦,灌輸愛國,中國好勁,戰狼咁,(官方)越宣傳越令人唔想睇」,也是因為這樣,電影被質疑抄襲日本原創故事、科幻片的故事邏輯也被多番批評。杜先生指出,選用吳京出演《流浪地球》也是一大敗筆,「人人都記得佢係《戰狼》主角」。
呂秉權稱,今年是中共建政70年,時值中國面對美國等國家的圍堵,《流浪地球》劇情中,由中國人帶領人類拯救地球,這種電影宣洩了中國也可以強起來的民族主義,在內地是有共鳴的。不過,他認為,這也是電影在香港不叫座的主因,「(它)背後的國家意志、民族主義刻劃得太着迹,當你用一種『厲害了,我的國!』的方式去說故事,兼為了這個結論來拍一套戲,以說故事而言,在非大陸地區很難盛行」。
居高臨下宣傳不奏效
呂舉例,以往中國官方在美國時代廣場大電視、電視台,播出中國形象宣傳片,中國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大晒冷」,以為這樣外國就會五體投地,誰不知它用這種「阿爺式」居高臨下的方式在外國宣傳中國,是不奏效的;後來找大公關公司再搞宣傳,拍出老百姓淳樸面貌來講他們的中國夢,最後才點出共產黨「跟你一起在路上」,才「比較入屋」。他直言,文化傳播的東西都是人心工程,用真摯、反映時代的故事打動人,也許才有人願意花幾十元來圓中國夢。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