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醫社相依︰「地」盡其用長青網文章

2019年03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3月20日 07:57
2019年03月20日 07:57
新聞類別
健康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港府於上月公佈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宣佈增設社福設施,並撥款200億元購置60個物業,用以營辦超過130項社福設施,包括日間幼兒中心、長者鄰舍中心及到校學前康復服務等,預計大約8.6萬人受惠。在我看來,如此破格的思維,在近20年比較少見。
回看過往的日子,政府用地的長遠規劃未盡完善,以致出現土地不足的問題,未能適時和適切地回應社福及醫療需求。即使找到物業,卻又要湊合不同部門的需要,才可落實物業的用途,故往往耗費很長時間;更甚的是,有部份公用設施的地積比率未被善用,不少空間被空置。
然而,整個社會對社福設施和土地的需求越來越逼切,一地多用無疑是合適之策,因此政府將其破格的思維,在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付諸實行,購置物業作多元化社福用途。
現屆政府在成立之初已有新思維,當中一部份是回應醫療需求,例如租用面積達一萬五千平方呎的單位,開設全港首個地區康健中心,做好基層醫療,幫助市民預防疾病和管理健康。這令我相信政府未來不一定單單購置物業,也會租用單位作不同用途,以加快速度去紓減社會用地的緊張情況。我亦希望政府在土地規劃做得更完善,確保可「地」盡其用,例如在政府及私人土地開設更多安老院舍,或硬性規定地產商在發展項目上加入安老院舍等社福設施。
總括而言,土地問題是本港社會面對的重大挑戰,雖未必可在短時間內解決,但憑着政府的決心及破格的思維,相信長遠可取得理想成果。
撰文: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醫生
隔周三刊出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