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公院人手爆煲問題嚴重,政府急尋解決方案,預算案建議將醫管局撥款增至699億,醫管局早前提出支援職系員工加薪8%。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昨召開公聽會,近60團體發言,其間有醫生控訴公院工作環境惡劣,心灰意冷下轉為私人執業,籲醫管局向私院購買服務應急、紓緩人手問題。
前線離職問題嚴重
眼科醫生羅智峯曾在公院工作13年,四年前轉為私人執業。他表示初入職公院時每朝見30個病人,到離職時每朝見60個病人,平均每人只有不足五分鐘時間,萬一出事醫生只能獨力承擔責任,更可能遭醫委會停牌處分,「醫管局唔會話你咁辛苦睇咁多症,衰咗我幫你孭」。
羅感嘆醫管局不是正常工作地方,「覺得對唔住病人」,轉為私人執業後雖然收入不比在醫管局工作時高,但有充裕時間診症,每朝只需見10個病人。他建議醫管局向私院買服務「頂住先」,單靠增加撥款無助解決人手問題。
內科醫生陳小劍有兼職服務公院,他指前線醫生人手離職問題嚴重,新聘人手在三年內流失一半,原因在於前線獲得的支援不足,工作量有增無減,一旦發生醫療事故前線更要獨力「孭鑊」;他指人手不足已影響服務,病人以往可每四個月覆診,現時被迫八個月才覆診,已屬不安全情況。
屯門醫院醫生李海根表示,專科門診人手不足問題嚴重,以屯院腫瘤科為例,下午時段門診經常需要看診至晚上8時,但每名病人診症時間卻減少,內科及兒科病房常爆滿;人手不足亦令醫生欠缺時間受訓,進一步令人才流失,呼籲醫管局改善人手問題,否則只會有更多醫生心灰意冷離開。
醫管局職工總會總幹事吳冠君批評職場欺凌文化嚴重,去年一名港島東家庭醫學醫生因泊錯車位,上司即成立調查委員會調查;亦有醫生突被針對,上司藉詞指醫生用藥時填漏行政表格,要求交出八年內曾用該藥的病人名單及成立調查委員會。公聽會前有近百名支援職系人員於立法會外示威,大部份年資逾20年,屬健康服務助理(HCA)等職系。他們指沙士疫情期間願減薪與醫管局同舟共濟,但最新加薪方案只惠及病人服務助理(PCA)等部份職系,不滿被遺忘,認為加薪福利要不分新舊及職系。食衞局局長陳肇始指,全港公院17/18年度服務近2,200萬人次,政府已增加預算及額外撥款,以增加及挽留人手。
■記者何家朗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前線離職問題嚴重
眼科醫生羅智峯曾在公院工作13年,四年前轉為私人執業。他表示初入職公院時每朝見30個病人,到離職時每朝見60個病人,平均每人只有不足五分鐘時間,萬一出事醫生只能獨力承擔責任,更可能遭醫委會停牌處分,「醫管局唔會話你咁辛苦睇咁多症,衰咗我幫你孭」。
羅感嘆醫管局不是正常工作地方,「覺得對唔住病人」,轉為私人執業後雖然收入不比在醫管局工作時高,但有充裕時間診症,每朝只需見10個病人。他建議醫管局向私院買服務「頂住先」,單靠增加撥款無助解決人手問題。
內科醫生陳小劍有兼職服務公院,他指前線醫生人手離職問題嚴重,新聘人手在三年內流失一半,原因在於前線獲得的支援不足,工作量有增無減,一旦發生醫療事故前線更要獨力「孭鑊」;他指人手不足已影響服務,病人以往可每四個月覆診,現時被迫八個月才覆診,已屬不安全情況。
屯門醫院醫生李海根表示,專科門診人手不足問題嚴重,以屯院腫瘤科為例,下午時段門診經常需要看診至晚上8時,但每名病人診症時間卻減少,內科及兒科病房常爆滿;人手不足亦令醫生欠缺時間受訓,進一步令人才流失,呼籲醫管局改善人手問題,否則只會有更多醫生心灰意冷離開。
醫管局職工總會總幹事吳冠君批評職場欺凌文化嚴重,去年一名港島東家庭醫學醫生因泊錯車位,上司即成立調查委員會調查;亦有醫生突被針對,上司藉詞指醫生用藥時填漏行政表格,要求交出八年內曾用該藥的病人名單及成立調查委員會。公聽會前有近百名支援職系人員於立法會外示威,大部份年資逾20年,屬健康服務助理(HCA)等職系。他們指沙士疫情期間願減薪與醫管局同舟共濟,但最新加薪方案只惠及病人服務助理(PCA)等部份職系,不滿被遺忘,認為加薪福利要不分新舊及職系。食衞局局長陳肇始指,全港公院17/18年度服務近2,200萬人次,政府已增加預算及額外撥款,以增加及挽留人手。
■記者何家朗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