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健康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枕邊人經常發噩夢、夢話時破口大罵,甚至出現夢遊並表現得異常暴力,是柏金遜症的前期徵兆,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發現,年逾65歲、做夢時有上述表現的人士,即診斷為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RBD)。九成RBD患者在5至15年後出現柏金遜症,RBD患者直系親屬患上柏金遜的病險更是健康人士的六倍。更有部份患者在發病前20年已有便秘、嗅覺減弱等徵兆。團隊指未來透過追蹤初期柏金遜症的病徵如便秘,可望提前20年進行介入治療腦退化。
記者:鄧溢禧
柏金遜症是全球第二常見的腦退化病,全港約有1.2名患者。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俗稱「發夢期夢遊」,是一種睡眠疾病。患者由於在快速眼動睡眠期(發夢期)時缺乏肌張力抑制,作出與夢境一致的暴力行為,如拳打腳踢、翻滾喊叫等,並會引致損傷。
病發前20年便秘
中大醫學院與四川大學、港大心理學系及加拿大麥基爾大學進行全球首個RBD家庭研究,邀請102名RBD病患者和89名健康人士,以及兩組人士的直系親屬和配偶近800人參與研究。團隊指,RBD患者的直系親屬,患上RBD、柏金遜及認知障礙症的風險,是對照組的三至六倍。反映「暴力夢遊」RBD已屬柏金遜症的二期徵兆,在發病前10至15年出現。團隊更發現多名病人病發前20年出現便秘(每周少於兩次大便)、嗅覺衰弱和動作不協調等早期症狀。
82歲患者樂女士指,早於40歲出頭已察覺有便秘、嗅覺減弱,至17年前因四度在睡夢中受傷,包括三次從床上墮下及一度因踢牆導致骨折才確診RBD,但指用藥後RBD消失,柏金遜症現只屬輕微。
中大醫學院腦神經科主任莫仲棠表示,研究希望能提早發現潛在患者並提早用藥,多名受訪RBD病人被發現早年有便秘,估計腸臟的不正常蛋白蔓延至中腦,影響黑質細胞功能,或成RBD病因。柏金遜雖為不治之症,但治療前期徵兆RBD料有效延緩病發,六至八成患者提早用藥已證有效改善。精神科學系系主任榮潤國補充,若兩年內研究證實腸胃與RBD關係,就可「推前戰線,及早介入」,以藥物配合運動和情緒管理,及早延緩腦退化。
研究人員補充,發現潛在患者出現「發夢期夢遊」後,要再作臨床測試診斷,會評估對象的運動功能、自主神經功能、嗅覺、視覺和作多導睡眠圖測試。至於不少港人有便秘;如日提醒當日常生活無大轉變,運動、飲食亦如常,但突然便秘則是身體響起警號,即使非腦退化徵兆,亦要注意是否患上大腸癌,應快速求醫。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記者:鄧溢禧
柏金遜症是全球第二常見的腦退化病,全港約有1.2名患者。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俗稱「發夢期夢遊」,是一種睡眠疾病。患者由於在快速眼動睡眠期(發夢期)時缺乏肌張力抑制,作出與夢境一致的暴力行為,如拳打腳踢、翻滾喊叫等,並會引致損傷。
病發前20年便秘
中大醫學院與四川大學、港大心理學系及加拿大麥基爾大學進行全球首個RBD家庭研究,邀請102名RBD病患者和89名健康人士,以及兩組人士的直系親屬和配偶近800人參與研究。團隊指,RBD患者的直系親屬,患上RBD、柏金遜及認知障礙症的風險,是對照組的三至六倍。反映「暴力夢遊」RBD已屬柏金遜症的二期徵兆,在發病前10至15年出現。團隊更發現多名病人病發前20年出現便秘(每周少於兩次大便)、嗅覺衰弱和動作不協調等早期症狀。
82歲患者樂女士指,早於40歲出頭已察覺有便秘、嗅覺減弱,至17年前因四度在睡夢中受傷,包括三次從床上墮下及一度因踢牆導致骨折才確診RBD,但指用藥後RBD消失,柏金遜症現只屬輕微。
中大醫學院腦神經科主任莫仲棠表示,研究希望能提早發現潛在患者並提早用藥,多名受訪RBD病人被發現早年有便秘,估計腸臟的不正常蛋白蔓延至中腦,影響黑質細胞功能,或成RBD病因。柏金遜雖為不治之症,但治療前期徵兆RBD料有效延緩病發,六至八成患者提早用藥已證有效改善。精神科學系系主任榮潤國補充,若兩年內研究證實腸胃與RBD關係,就可「推前戰線,及早介入」,以藥物配合運動和情緒管理,及早延緩腦退化。
研究人員補充,發現潛在患者出現「發夢期夢遊」後,要再作臨床測試診斷,會評估對象的運動功能、自主神經功能、嗅覺、視覺和作多導睡眠圖測試。至於不少港人有便秘;如日提醒當日常生活無大轉變,運動、飲食亦如常,但突然便秘則是身體響起警號,即使非腦退化徵兆,亦要注意是否患上大腸癌,應快速求醫。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