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港聞專題:港漫畫家沒有CO-CO!的日子長青網文章

2019年03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3月21日 07:35
2019年03月21日 07: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來到最後一期,最後一個故事,漫畫家姜智傑創作的野人細路「森巴」,碰巧被抽中參加「火星移民計劃」,要離開家園。13年來沒有長大、又始終學不好說話的森巴,為克服外太空環境,被迫要在幾頁紙內學着太空衣、做無重訓練,更要跟森林朋友開Party道別。
跳出畫框,一批港產漫畫家同樣要做「移民」的抉擇。發行足22年的兒童漫畫雜誌《CO-CO!》月初停刊,標誌着90後的童年逝去,亦代表本地日系漫畫家面臨最後的黃昏。他們有人選擇做「太空人」,出走另覓新天地;亦有人留守最後一個平台拚命掙扎。在「缺氧的地球」和「兇險的火星」之間,日系港漫如何求存?
記者:關冠麒
攝影:謝榮耀 黎樹雄
姜智傑:大仔翻看「森巴」感覺奇妙
漫畫家姜智傑租了個工廈單位做工作室,在不足百呎的空間內,放得最多的是不同年代的兒童玩意,由又肥又厚的第一代Gameboy到前年大熱射擊遊戲Splatoon Figure都有,「其實當係迷你倉」。阿姜稱,這堆玩具助他維持童心,一直創作:「我鍾意玩好多嘢,本身都係個咁嘅小朋友,同啲讀者會容易溝通。我會玩佢哋鍾意玩嘅嘢,親身接觸,先會有感受放入漫畫。」
2005年起,阿姜筆下的單元式漫畫《森巴Family》開始在《CO-CO!》連載,一畫13年從未間斷,至今300多回,是該本雜誌最長壽的本地漫畫。主人翁森巴是個住在非洲森林的小朋友,有日被父母pack成包裹,送到城市的哥哥手上,野人細路身處文明城市,引發瘋狂、無厘頭笑料。
類似的故事概念,大概自阿姜小時候就開始醞釀。如同當年大部份細路一樣,阿姜放學後並無課餘活動,最緊要趕回家睇卡通片,「最鍾意IQ博士同龍珠,我係超級鳥山明fans」,機械人小雲愛玩「屎尿屁」的形象自此印在腦海。森巴亦像小雲一樣,是個不懂世故、理節的細路,會用屁股印道別卡給親愛的朋友,一切由心出發。
在工業學院讀設計及插圖畢業的阿姜,一直從事繪圖、創作相關工作。1998年,他突然被廣告公司裁員,偶然見正文社登廣告搞「漫畫新星大賽」,於是膽粗粗參賽,「好彩攞到個佳作獎,第二,嗰屆冇頒第一」。獎品是獎金連同漫畫連載合約,於是阿姜的漫畫家生涯正式開始。
童心未變 家長期望太高
阿姜形容,《CO-CO!》是少數有心培養日系港漫的平台,除轉載日漫外,每期都連載兩、三個港人主筆的漫畫。1997年創刊的《CO-CO!》,首一、兩年已吸納大批兒童讀者,據正文社資料,《CO-CO!》最高銷量曾達八萬冊。更曾另開兩條副線,《Super CO-CO!》和《別冊CO-CO!》,三本書梅花間竹地每周出版,同期容納共約10個本地漫畫家。
畫了數個短篇後,阿姜終於憑森巴獲得長期連載的機會,掙得穩定收入和生活去維持創作動力,但也見證這種紙本的兒童娛樂被網絡潮流逐步淘汰,「銷量最高同依家最低相比,其實相差有十倍」。
阿姜認為,《CO-CO!》停刊的另一關鍵,是家長心態轉變,「以前個年代我覺得冇咁知識型,細個返屋企梗係即刻撳着電視或者玩玩具,放學冇咁多補習、學彈琴、學小提琴」。現在的小朋友難以再過返學時返學、放學時娛樂的簡單生活,阿姜嘆道:「依家啲家長想佢哋無時無刻都學到嘢,睇卡通片定睇乜嘢都好,都要得到啲嘢先安樂,個閱讀模式有少少改變。」雖然印刷刊物市場整體向下,但據阿姜觀察,兒童科普雜誌依然大行其道。《CO-CO!》的另一本地漫畫《大偵探福爾摩斯》,以「訓練邏輯思維,學習四字成語」包裝,單行本獲不少學校訂閱。阿姜指,野人森巴接下來也真的要裝備自己,「會直接出全彩色單行本,到時會加埋科學知識喺本書度,更容易入到學校sell畀家長、學生」。
往日《CO-CO!》帶給小朋友的純粹娛樂已畫上句號,但阿姜六歲半的大仔最近卻翻看舊時的森巴,「雖然唔係好識睇啲對白,但都會擸晒,同埋佢見到有啲情節好搞笑,會話畀我聽,感覺好奇妙」。小朋友的童心其實穿越年代,改變的,只有投放在他們身上的期望。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