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港故事】繡才破舊縫出未來裙褂潮得囍長青網文章

2019年03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3月23日 10:35
2019年03月23日 10: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女士們在婚嫁這人生大事上,
丈夫當然必須萬裏挑一,
嫁衣亦要精挑細選,令婚禮更添圓滿。從事裙褂租售近半世紀的黃國興,
多年來透過針線為新娘子送上祝福。
為打救一度處於低潮期的裙褂業,
黃國興經常推陳出新,
先後研發水晶褂及Hello Kitty褂,
為傳統裙褂「搣甩老套」。
記者:潘婉玲
攝影:翁鈺輝
「我一世人只係打過一份工。」鴻運繡莊東主黃國興邊笑着,邊輕撫裙褂上的立體刺繡,一臉自豪。59歲的黃國興,半生為他人作嫁衣裳,由設計、繪圖、刺繡皆有參與。
位於元朗的鴻運繡莊,不像同業般兼賣床上用品,店面滿滿的皆是裙褂,以及與婚嫁有關的飾物,換言之,鴻運單靠租售裙褂已足夠維持,原來約20年前,裙褂業曾處於低潮期,鴻運兼營婚紗租賃,更一度易名為「鴻運婚紗繡莊」。
摒棄闊袍大袖推水晶設計
鴻運於1975年由裁縫出身的黃父創立,當時租售的裙褂以來貨加工為主,學業成績不理想的黃國興,13歲便於店中幫忙,自17歲中學畢業後便全情投身鴻運,於女人堆中工作,黃國興毫不害羞,對裙褂的興趣日濃,更跟父親學習刺繡。數年後,鴻運自設工場,製作自家品牌。60至80年代,香港裙褂業興旺,當時市民生活困難,過萬元的裙褂非一般人能負擔,因此興起租賃裙褂服務。然而,90年代起,受西方文化影響,新娘對婚紗情有獨鍾,加上當時裙褂款式及用料差強人意,令裙褂業步入低潮,「當時裙褂冇修腰設計,着到個人又肥又腫,而且望上去又殘舊。」
半生守護這傳統工業的黃國興,不忍裙褂被唾棄,遂興起改革念頭,為改良剪裁,褂身後幅用布較少,變成修身設計,「裙褂因多立體圖案,唔可以好似旗袍咁,腰位打摺。」又推出不同圖案設計,包括金魚,象徵十全大美(尾)。2009年,鴻運推出水晶褂,於裙褂邊緣圍上奧地利水晶,令新娘穿水晶褂,活動於日光及燈光下,閃閃發亮。他指研發水晶褂期間,共做出六、七個版本,包括於龍鳳圖案上縫上水晶,「水晶要大粒先靚,但大粒造出嚟嘅圖案唔夠精細,如果粒水晶太細又會似珠片。」
為愛女繡Hello Kitty
近十年,手作工業重新興起,加上不少女星出嫁皆穿上裙褂,令裙褂業從谷底反彈,年近花甲的黃國興,拒絕固步自封,經常推陳出新,2016年更為愛女將其心愛的Hello Kitty加入裙褂中,期望Hello Kitty伴隨愛女出嫁,十分破格。近期黃國興更將裙褂融入時裝,以此刺繡風格製作外套,「我希望大家一望到我哋嘅裙褂,就會知道係咩年代作品。」
勇於作新嘗試的黃國興,最愛的還是傳統裙褂,當中尤愛「五福褂」,「喜慶日子都係多少少紅色好睇啲。」黃國興解釋,五福褂的金線比例,由百分之五十至七十,褂王則高達百分之九十九,金線比例越高,價錢越貴。而無論金線比例多少,皆使用盤金技術繡上圖案,即以繡花線將金銀線扣於布上,再以人手將金銀線屈成不同圖案,盤金於帝皇時代屬皇家技藝,用於刺繡龍袍及宮廷手工藝品。黃國興解釋,用心製作的裙褂,於圖案數量及比例皆有嚴格規定,「左(襟)龍右(襟)鳳,而且鳳嘅體積唔可以大過龍,福鼠一定係五隻,代表五福臨門。」近年興起的潮褂,以機器製造,立體圖案欠奉,以平價取勝。鴻運的傳統褂售價及租金毫不便宜,以褂王為例,租金已逾萬,售價更逾10萬,每月仍有約百名準新娘光顧。
攻內地市場堅持留港味
鴻運的工場於90年代遷往內地,現時員工共50多人,製作一件褂王至少一年,為免客人久等,店舖需備大量存貨,單是褂王已有50多套,製作中的裙褂多達1,500套,「人哋啲錢用嚟買股票,我就用晒嚟買褂囉!」
約五年前,自信滿滿的黃國興欲進軍內地市場,始發覺舉步維艱,亦看輕內地人模仿的本領,「佢(內地行家)話『喺國內,有錢就有人做到!』」黃國興明白,要維持優勢,必須保持香港褂的味道跟特色,「唔可以俾內地款式蠶食。」由於內地空間大,裙褂流行大裙襬,既有氣派,新娘坐於床上,裙襬亦可張開蓋於床上,為迎合內地人要求,鴻運保留大圓裙風格,但於裙兩側加上拉鏈,「拉埋變返香港褂,我點都係覺得香港褂靚啲。」
對於裙褂擺脫「老套」一詞,黃國興大感欣慰,正於大學修讀市場管理的兒子,眼見裙褂業有發展空間,亦有意接手,但黃國興暫不言休,期望繼續透過針線為新娘子送上祝福。
港故事
有些人有些事,越是美好越留不住。本土手藝、傳統行業、街頭老店,都帶給我們生活的溫度和記憶的厚度,如果你知道有這樣的故事,歡迎提供。(致電或WhatsApp 6383 6568 註明「港故事」)。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