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吞拿魚刺身水銀超標 爭鮮、焱丸、德美三店停售長青網文章

2019年03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3月29日 18:31
2019年03月29日 18:31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政府或提控】
【蘋果日報】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昨公佈,在市面三間食肆抽取吞拿魚刺身樣本化驗後,驗出金屬雜質汞(俗稱水銀)的含量超出法例標準,其中荃灣爭鮮迴轉壽司的吞拿魚刺身樣本,水銀含量超標2.2倍。涉事食店已停售有關食品,食安中心表示如有足夠證據會提出檢控。有醫生指,海產中的有機水銀多見於深海大魚上,過度攝取或會出現慢性中毒。
記者:梁麗兒
三間涉事食肆分別為沙田沙田圍路德美壽司、尖沙嘴棉登徑焱丸水產及荃灣荃興徑爭鮮迴轉壽司。中心發言人表示,在跟進有關機構轉介的食物個案時,分別從上述三間食肆抽取樣本檢測,結果顯示,樣本分別含百萬分之零點七九、百萬分之一和百萬分之一點六的水銀,超出法例標準的百萬分之零點五,即水銀含量超標介乎58%至2.2倍,中心現正追查有關食品的來源。
發言人指,水銀可損害人體的神經系統,尤其是發育中的腦部,攝取大量的汞會影響胎兒腦部發育,對成人則會損害其視力、聽覺、肌肉協調性和記憶力。一些國際機構如世界衞生組織早已指出,進食捕獵性魚類是人類攝入水銀的主要途徑。
或致孕婦誕畸胎
香港急症科醫學院臨床毒理專科委員會主席劉飛龍表示,一般人若間中食一次半次,未必對身體有大影響。惟長期進食、每次食量多,便有可能引致慢性中毒,主要影響腦部神經,包括腦部衰退、視力差、手腳麻痹等。兒童出現水銀中毒,同樣可影響腦部發展。孕婦出現水銀中毒,則有機會引致畸胎,不容忽視。他指出,海產中的有機水銀,多見於深海大魚上,過度攝取可令人出現慢性中毒情況,建議避免過量食用,包括吞拿魚、劍魚等。
根據《食物攙雜(金屬雜質含量)規例》(第132V章),任何人如售賣金屬雜質濃度高於法定上限水平的食物,即屬違法,違例者會被檢控。一經定罪,最高可處罰款5萬元及監禁6個月。
本報向涉及三間食肆查詢,其中沙田德美壽司職員梁先生表示,有關吞拿魚刺身早已售罄,暫未獲食客反映有身體不適問題,已向相關供應商反映。尖沙嘴焱丸水產經理陳先生指出,食環署職員曾到其食肆了解,已停賣相關吞拿魚刺身,正待署方再作抽檢,待化驗結果安全才會再供應。爭鮮迴轉壽司則未有回覆。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