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曾晴把底粉一層又一層地塗上臉,這樣可以遮蓋毛孔和皮膚的瑕疵,然後貼上雙眼皮貼,讓眼睛更明亮。鏡中的她,瞇起眼睛,手裏拿着眼線筆,細緻地勾勒出眼尾的線條,然後再黏上假眼睫毛。我盯着鏡子,定睛的看着她雙眼,禁不住讚嘆,妝容真是化得很好呢,她嫵媚一笑,說着,這個世界沒有不美的女人,只有懶女人。也許,這世界亦根本沒有不美的男人。
撰文:梁嘉麗
攝影:黃文邦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曾晴是她,亦是他。
六歲那年,他偷偷打開家人的衣櫥,發現自己愛上了絲襪的質感。到了青春期,一個又一個的周末下午,他把自己困在房間,躲在被窩內,開始試穿胸圍和女裝衣服,只怕被家人發現,不為人知的秘密,伴隨了他多年。那時還是一個對「變裝」沒有太多認知的年代,他只能從報章上,找到零碎的消息,那些「易服變態男子入女廁被捕」的大標題,讓他迷茫和懊惱,一個十多歲的男孩,心裏疑惑,到底自己是否「變態」?
直至有了互聯網,在虛擬世界中,他找到同路人,「那是56K的時代,在討論區看見有其他變裝的朋友把相片貼出來,拍得很美,漸漸認識了一些同樣喜歡變裝的朋友。」從那時開始,他成為了「晴晴」,其他「姊妹」介紹他到觀塘的商場買大碼高跟鞋、到旺角去買假髮、裙子,裝扮越來越講究。
日常生活是哥哥 變裝偽娘是妹妹
我在門前躊躇,望着地上那對早已經歷風霜的鞋子,半晌,門打開了,他探頭出來,這個滿臉鬍子、身材略顯魁梧的男子,跟相片中的女子晴晴,判若兩人,舉手投足,毫無陰柔感覺,唯獨咧嘴一笑時,才稍微找到一絲端倪。他在非牟利勞工組織工作,處理勞工事務,每天風塵僕僕的四處奔走,為不同行業的工友謀福祉、尋公義。下班後,拋開一切繁瑣公事,穿上女裝做「偽娘」,他才能做回真正的自己。
晴晴形容,變裝前的是哥哥,偽娘就是妹妹,「他們是互補關係,兩者都是有血有肉的真實,妹妹有自己的社交生活,不是虛擬人物,性格方面妹妹比較樂觀,哥哥比較悲觀,生活有不如意、不快樂,就透過妹妹來發洩。但生活上呢,就由哥哥照顧妹妹,妹妹只識敗家」。晴晴說起衣服和鞋子,雙眼閃爍着耀眼光芒,就如很多女孩,甚麼都能忍,看見美麗的鞋子,就是欲罷不能。男裝鞋嘛,他笑言自己只得兩三對,但高跟鞋就有十多對,每次外出化妝、襯衣裙,都花去兩三小時。
愛美,無分性別。美麗,就是一切。
踩着高跟鞋,戴上假髮,穿上迷你裙,晴晴的聲線柔和起來,舉止亦變得輕盈柔美,由剛才的拘謹變成了健談和輕鬆,儼如換了另一種性格。他愛跟朋友到酒吧玩樂,飲酒是正事,偶爾都會幻想有人主動搭訕,「真的試過啊!可能那些男人出於好奇,會叫我一起玩,請我飲酒」。他含羞的笑着說。除了一般酒吧,她還會到lesbian bar,跟女同志玩,同樣快樂,「TB很鹹濕呢,整天枕到我胸口上抽水,她們都當我是女孩,覺得好玩就一齊玩」。
年輕時,偽娘晴晴每周出動一次,到酒吧玩至天亮,「很多人灌你喝酒,醉了便睡,衣衫不整也不理會了,打烊朋友才叫醒我」。生活縱然頹靡,他卻非常享受,變身偽娘就如一扇逃離現實的窗口,忘我地盡情享樂,年輕本該如此。
清晨回家,他看着鏡中的自己,卸下濃妝,眼神迷離,快樂過後,盡是失落。她搖搖頭說,失落源於一種還沒玩夠的心情,「有時在酒吧醉了睡了,會很懊悔,為何這樣美好的光陰,竟因為睡覺而失去!」
他邊說邊化妝,再把潤膚液塗滿雙腿和手臂,然後急忙換上短裙。裙子重要,nude bra更重要,束上皮帶,胸部輪廓和腰身立即凸顯出來。相比一般女孩,晴晴身材算是高大,走在街上,惹來不少男人的眼光,有的是猥褻、有的是疑惑,有些更會目不轉睛的盯着,走過了,還會轉個頭來看個夠,卻都不是友善的目光,晴晴說早已習慣,畢竟做偽娘已差不多十年。
但習慣不代表容許,更不代表接受,他說自己很多時都會低調行事,避免被人過份注視。
有時夏日天氣太熱,妝容很易融掉,他亦聽過非常不友善的說話,「有人會說『是男人呢』,甚至是『人妖』」。聽見別人叫自己作「人妖」,讓他覺得侮辱,「妖這個字很負面,即是覺得我不是正常人」。「正常」與否,由誰來釐定,有誰能定義男子或女子必須穿着某些服飾,誰又能說化妝必然是女性專利。
不討厭男兒身 「變性只是滿足法例」
他說自己穿上女裝,才是最「自在」的,亦很享受遊走於男性和女性之間,生理上他是男性,對自己的性別認知,亦是男性,只是享受擁有女性的外觀。在酒吧內,他風情萬種,喜歡接受讚美、被人寵愛的感覺,那麼,何不做變性手術,做個「真正」的女人?
他沉默了好一會兒,然後說起來,「其實我並不討厭男性的身體,做手術太高風險,很多後遺症,若尿道駁得不好就要一世掛着尿袋。除非一朝醒來,就已是女人,甚麼都不用做。即使真的做了手術,也不能說自己真是女人啊,只是『滿足了法例要求』的女人」。
訪問那天,他下班後匆匆回家,變裝後,又匆匆趕出來拍照,米字旗的裙子外搭黑色牛仔褸,腳踏黑色長靴子,問他訪問後是否會去玩,他靦腆的點點頭,說會到尖沙嘴去,「其實明天早上有事,本應早點回家休息,但我又不能太早回家,所以還是出去玩一下」。這是他跟伴侶的共識。
女伴底線:不要親眼看見
很多人認為變裝、易服者必然是同性戀者,男性變裝做女性,對象就會是男性,其實兩者並沒有必然關係。晴晴的另一半,就是一位女性,他們在大學時已在交往,感情相當穩定,而她亦知道晴晴的偽娘身份,但底線就是,不要親眼看見。
若晴晴那天要變裝,就一定要熟知伴侶的行程,盡量在她不在家的時候化妝,亦只能在凌晨兩時後,待她睡了才走進家門。伴侶採取「寧知莫見」的態度,每次變裝後,晴晴都要把化妝用品和衣服藏起來。
大概不是每位變裝者都如《丹麥女孩》中的女主角,擁有一位接受自己變裝甚至變性的伴侶,我問晴晴,既然自小便知道自己喜歡作女性打扮,何不找一個接受到這方面的伴侶?他答得輕鬆,只因愛上對方時,自己並不會如此全面地變裝,「她沒有表示贊成或拒絕,也許只是無奈接受吧」。誠然,在任何一段關係中,雙方都在不停的成長、轉變,興趣和嗜好隨時改變,偽娘只是晴晴其中一個身份,而另一個身份,卻是由衷地跟伴侶發展一段穩定的關係。
雖然伴侶知道晴晴的存在,家人卻是底線,不能告知。意想不到的是,在公司內,竟是人盡皆知。事緣一次同志遊行中,晴晴作偽娘打扮,竟碰到同事,他亦大方上前跟對方打招呼,還一起自拍,相片被上載到同事群組中,同事立即起哄,紛紛說晴晴漂亮。「其實我都好想讓他們知道,就借了那個時機」。
衣服從來都只是符號,裙子、高跟鞋代表女性,正如「行頭」顯示地位,一切意義,皆由社會賦予,一個世紀前牛仔褲出現,是工人階級的象徵,有誰想過今天是男女皆可穿的尋常衣物。
他們遊走於男性與女性之間,同時擁有着兩者的特質,你可以拒絕接受他們,但不可拒絕承認他們的存在,性別流動早已不是甚麼新概念,男人可以溫柔,女人亦可剛毅。但理論歸理論,面對偽娘和變裝者,人們依然用獵奇的眼光看待,甚至沒法摒除將變裝等同於「易服癖」和「變態」的串聯,若某人行為不檢,亦應當看作是個人問題,跟他或她是否變裝者,並無必然的關係。
夜幕低垂,晴晴挽着袋子,輕倚着街燈,二指之間夾着香煙,縷縷輕煙,縈繞着他的髮絲,在渾黃的燈光下,煙圈幻化成虛無。黑影中的,是他還是她,撲朔迷離,只見他輕撥頭髮,背影淹沒於黑暗中。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撰文:梁嘉麗
攝影:黃文邦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曾晴是她,亦是他。
六歲那年,他偷偷打開家人的衣櫥,發現自己愛上了絲襪的質感。到了青春期,一個又一個的周末下午,他把自己困在房間,躲在被窩內,開始試穿胸圍和女裝衣服,只怕被家人發現,不為人知的秘密,伴隨了他多年。那時還是一個對「變裝」沒有太多認知的年代,他只能從報章上,找到零碎的消息,那些「易服變態男子入女廁被捕」的大標題,讓他迷茫和懊惱,一個十多歲的男孩,心裏疑惑,到底自己是否「變態」?
直至有了互聯網,在虛擬世界中,他找到同路人,「那是56K的時代,在討論區看見有其他變裝的朋友把相片貼出來,拍得很美,漸漸認識了一些同樣喜歡變裝的朋友。」從那時開始,他成為了「晴晴」,其他「姊妹」介紹他到觀塘的商場買大碼高跟鞋、到旺角去買假髮、裙子,裝扮越來越講究。
日常生活是哥哥 變裝偽娘是妹妹
我在門前躊躇,望着地上那對早已經歷風霜的鞋子,半晌,門打開了,他探頭出來,這個滿臉鬍子、身材略顯魁梧的男子,跟相片中的女子晴晴,判若兩人,舉手投足,毫無陰柔感覺,唯獨咧嘴一笑時,才稍微找到一絲端倪。他在非牟利勞工組織工作,處理勞工事務,每天風塵僕僕的四處奔走,為不同行業的工友謀福祉、尋公義。下班後,拋開一切繁瑣公事,穿上女裝做「偽娘」,他才能做回真正的自己。
晴晴形容,變裝前的是哥哥,偽娘就是妹妹,「他們是互補關係,兩者都是有血有肉的真實,妹妹有自己的社交生活,不是虛擬人物,性格方面妹妹比較樂觀,哥哥比較悲觀,生活有不如意、不快樂,就透過妹妹來發洩。但生活上呢,就由哥哥照顧妹妹,妹妹只識敗家」。晴晴說起衣服和鞋子,雙眼閃爍着耀眼光芒,就如很多女孩,甚麼都能忍,看見美麗的鞋子,就是欲罷不能。男裝鞋嘛,他笑言自己只得兩三對,但高跟鞋就有十多對,每次外出化妝、襯衣裙,都花去兩三小時。
愛美,無分性別。美麗,就是一切。
踩着高跟鞋,戴上假髮,穿上迷你裙,晴晴的聲線柔和起來,舉止亦變得輕盈柔美,由剛才的拘謹變成了健談和輕鬆,儼如換了另一種性格。他愛跟朋友到酒吧玩樂,飲酒是正事,偶爾都會幻想有人主動搭訕,「真的試過啊!可能那些男人出於好奇,會叫我一起玩,請我飲酒」。他含羞的笑着說。除了一般酒吧,她還會到lesbian bar,跟女同志玩,同樣快樂,「TB很鹹濕呢,整天枕到我胸口上抽水,她們都當我是女孩,覺得好玩就一齊玩」。
年輕時,偽娘晴晴每周出動一次,到酒吧玩至天亮,「很多人灌你喝酒,醉了便睡,衣衫不整也不理會了,打烊朋友才叫醒我」。生活縱然頹靡,他卻非常享受,變身偽娘就如一扇逃離現實的窗口,忘我地盡情享樂,年輕本該如此。
清晨回家,他看着鏡中的自己,卸下濃妝,眼神迷離,快樂過後,盡是失落。她搖搖頭說,失落源於一種還沒玩夠的心情,「有時在酒吧醉了睡了,會很懊悔,為何這樣美好的光陰,竟因為睡覺而失去!」
他邊說邊化妝,再把潤膚液塗滿雙腿和手臂,然後急忙換上短裙。裙子重要,nude bra更重要,束上皮帶,胸部輪廓和腰身立即凸顯出來。相比一般女孩,晴晴身材算是高大,走在街上,惹來不少男人的眼光,有的是猥褻、有的是疑惑,有些更會目不轉睛的盯着,走過了,還會轉個頭來看個夠,卻都不是友善的目光,晴晴說早已習慣,畢竟做偽娘已差不多十年。
但習慣不代表容許,更不代表接受,他說自己很多時都會低調行事,避免被人過份注視。
有時夏日天氣太熱,妝容很易融掉,他亦聽過非常不友善的說話,「有人會說『是男人呢』,甚至是『人妖』」。聽見別人叫自己作「人妖」,讓他覺得侮辱,「妖這個字很負面,即是覺得我不是正常人」。「正常」與否,由誰來釐定,有誰能定義男子或女子必須穿着某些服飾,誰又能說化妝必然是女性專利。
不討厭男兒身 「變性只是滿足法例」
他說自己穿上女裝,才是最「自在」的,亦很享受遊走於男性和女性之間,生理上他是男性,對自己的性別認知,亦是男性,只是享受擁有女性的外觀。在酒吧內,他風情萬種,喜歡接受讚美、被人寵愛的感覺,那麼,何不做變性手術,做個「真正」的女人?
他沉默了好一會兒,然後說起來,「其實我並不討厭男性的身體,做手術太高風險,很多後遺症,若尿道駁得不好就要一世掛着尿袋。除非一朝醒來,就已是女人,甚麼都不用做。即使真的做了手術,也不能說自己真是女人啊,只是『滿足了法例要求』的女人」。
訪問那天,他下班後匆匆回家,變裝後,又匆匆趕出來拍照,米字旗的裙子外搭黑色牛仔褸,腳踏黑色長靴子,問他訪問後是否會去玩,他靦腆的點點頭,說會到尖沙嘴去,「其實明天早上有事,本應早點回家休息,但我又不能太早回家,所以還是出去玩一下」。這是他跟伴侶的共識。
女伴底線:不要親眼看見
很多人認為變裝、易服者必然是同性戀者,男性變裝做女性,對象就會是男性,其實兩者並沒有必然關係。晴晴的另一半,就是一位女性,他們在大學時已在交往,感情相當穩定,而她亦知道晴晴的偽娘身份,但底線就是,不要親眼看見。
若晴晴那天要變裝,就一定要熟知伴侶的行程,盡量在她不在家的時候化妝,亦只能在凌晨兩時後,待她睡了才走進家門。伴侶採取「寧知莫見」的態度,每次變裝後,晴晴都要把化妝用品和衣服藏起來。
大概不是每位變裝者都如《丹麥女孩》中的女主角,擁有一位接受自己變裝甚至變性的伴侶,我問晴晴,既然自小便知道自己喜歡作女性打扮,何不找一個接受到這方面的伴侶?他答得輕鬆,只因愛上對方時,自己並不會如此全面地變裝,「她沒有表示贊成或拒絕,也許只是無奈接受吧」。誠然,在任何一段關係中,雙方都在不停的成長、轉變,興趣和嗜好隨時改變,偽娘只是晴晴其中一個身份,而另一個身份,卻是由衷地跟伴侶發展一段穩定的關係。
雖然伴侶知道晴晴的存在,家人卻是底線,不能告知。意想不到的是,在公司內,竟是人盡皆知。事緣一次同志遊行中,晴晴作偽娘打扮,竟碰到同事,他亦大方上前跟對方打招呼,還一起自拍,相片被上載到同事群組中,同事立即起哄,紛紛說晴晴漂亮。「其實我都好想讓他們知道,就借了那個時機」。
衣服從來都只是符號,裙子、高跟鞋代表女性,正如「行頭」顯示地位,一切意義,皆由社會賦予,一個世紀前牛仔褲出現,是工人階級的象徵,有誰想過今天是男女皆可穿的尋常衣物。
他們遊走於男性與女性之間,同時擁有着兩者的特質,你可以拒絕接受他們,但不可拒絕承認他們的存在,性別流動早已不是甚麼新概念,男人可以溫柔,女人亦可剛毅。但理論歸理論,面對偽娘和變裝者,人們依然用獵奇的眼光看待,甚至沒法摒除將變裝等同於「易服癖」和「變態」的串聯,若某人行為不檢,亦應當看作是個人問題,跟他或她是否變裝者,並無必然的關係。
夜幕低垂,晴晴挽着袋子,輕倚着街燈,二指之間夾着香煙,縷縷輕煙,縈繞着他的髮絲,在渾黃的燈光下,煙圈幻化成虛無。黑影中的,是他還是她,撲朔迷離,只見他輕撥頭髮,背影淹沒於黑暗中。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