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通識科文憑試政治題再現長青網文章

2019年04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4月04日 07:25
2019年04月04日 07:2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中學文憑試通識科昨開考,今年政治題在卷一必答題重現,卷一的必答題問及立法會的組成特徵,以及上屆和今屆立法會選舉不同政治陣營的得票分佈變化,同時要求考生參考《行政長官選舉條例》,分析行政長官不可以是政黨成員的利弊。
問立會議席分佈變化
在卷一必答題中,考生要回答建制派、傳統泛民、激進泛民、本土派和中間派在2012年和2016年立法會選舉結果的議席分佈變化,而另外兩題就問到有關中國和世界各地的塑膠廢物處置,以及中國孔子學院的收生族裔分佈。至於卷二選答題,分別為有關罕見病、文化保育和韓國流行音樂文化的題目。
對於政治題重現,教協理事、資深通識科教師張銳輝表示,該題的(a)和(b)兩部份只屬資料整理,將不同黨派所得議席數據作歸納和理解,即使(c)部份亦不需要學生表達其取向和立場,可免卻學生對於立場影響得分的擔心。
教協理事、資深通識科教師方景樂表示,雖然過去兩年的文憑試通識科沒有出政治題,但政治參與是港人面對的恒常議題,而且與課程有關,所以老師有需要教授。方認為,最重要是題目讓不同立場都有空間作答。從今年的試卷可見,通識科的教學應回歸「要學生廣泛地關心社會」的初衷。
對於有學生認為有關孔子學院的題目較深,張銳輝指出,在討論中國軟實力時,孔子學院也是熱門例子,不過該題(b)部份問到學生是否同意「吸引外籍學生到中國學習,比設立孔子學院更有效」加強中國的全球影響力,學生需要論證立場,在能力要求上較其他題目再高一層階,相信是分數高低的分水嶺。
至於卷二,張銳輝認為題目都是社會熱點,其學生較多選擇有關韓流的題目,「始終係年輕人自己喜歡嘅嘢」。張分析,該題橫跨全球化和個人成長兩個單元,學生在回答(b)部份時,不能只糾纏於全球化的部份,而要擴及個人成長、人際關係等議題,「要睇學生做唔做到跨單元知識應用」。
■記者鄧力行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