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財經專題:華企押巨注抗美AI晶片反擊戰長青網文章

2019年04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4月04日 07:19
2019年04月04日 07:1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芯片(港台稱晶片)在內地被視為「國之重器」。由於技不如人,中國九成晶片需進口,國產高端晶片更幾乎沒有。去年中興被美國禁運,全國感「芯痛」,大批企業稱要研發晶片報效國家,包括地產大鱷、家電巨頭等。當中被寄予厚望的是AI晶片,但有研究顯示中國在AI晶片也被全面壓制,晶片強國夢仍遙不可及。
記者:伍詠雯  黃尹華
2018年4月發生的中興事件震驚全國,由於晶片被美國禁運,公司宣佈進入休克狀態,長達半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月表示,「大國重器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裏」。內房龍頭恒大地產(3333)當月宣佈,未來十年投入千億人民幣研發高科技,重點在積體電路(即晶片)、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A股家電巨頭格力電器亦宣佈當年不派息,資金用作研發晶片。其他科網巨頭,包括阿里巴巴、百度亦宣佈進軍AI晶片。
生產技術落後兩個世代
晶片是指內含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的矽片,是電子設備的核心。傳統晶片功能由積體電路的導線寬度決定,線越窄電阻越低,速度就越快。中國在晶片設計、生產所用的高端光刻機均受到西方限制,目前最先進的國產晶片線寬為28納米,較國際領先的10納米相差兩個世代,產品競爭力無法與歐美匹敵。
AI晶片則是指用人工智能演算法做特殊加速設計的晶片,運算速度可達傳統晶片的幾十倍以上。以其中一種AI晶片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為例,傳統晶片使用的CPU需要逐條讀取數據,GPU則可以圖像方式並行加速計算,速度大為提高。另外,還有專門定制的FPGA、ASICc等AI晶片,均為未來人工智能系統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將廣泛用於無人駕駛、機器人控制、語音識別等範疇。
中國在傳統晶片競爭處於劣勢,但由於人工智能研發直追美國,企業爭相押注AI晶片,以圖實現「彎道超車」。華為和中科院旗下的寒武紀已分別推出麒麟晶片和寒武紀處理器等AI晶片。另外,地平線公司亦推出旭日晶片,用於人臉識別系統。不過,這些發展與美國相比,仍是小巫見大巫。
據騰訊研究院2017年發表的《中美兩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全面解讀》報告,中國在AI晶片遠遠落後美國,全球十大AI晶片廠商中,美國六家上榜。這些榜單企業包括Google、英偉達、Intel、IBM、微軟等,均自行研發了AI晶片。但中國則主要以中小公司為主,沒有巨頭。從晶片類別來看,美國AI晶片產業結構非常均衡,並且,在GPU和FPGA兩個領域,完全壟斷,中國企業只在FPGA編譯、ASIC方面略有作為。
基礎研究及人才遜美國
報告指,中國AI產業的最大隱憂是對基礎研究重視不足。中美兩國近年大量熱錢湧入AI,美國投資者資金最多流向基礎研究。美國的AI投資中,31%為AI晶片,佔比最高,中國投資者主要關心應用。人才方面,在AI晶片範疇,美國有17,900人,中國只有1,300人。美國AI晶片團隊人數佔據AI產業總人數的22%,中國在該領域人數僅為全國AI產業人數的3.3%;美國人數是中國的13.98倍,比率是中國的6.7倍。數字顯示兩國對最基礎AI晶片的重視程度。
清華大學2018年10月發佈的《人工智能晶片研究報告》亦指,國內公司卻並未如國外大公司一樣形成市場規模,反而出現各自為政的散裂發展現狀。另外,目前內地AI晶片的主要應用亦集中在安防、人臉識別等,用途遠較美國AI晶片狹窄。內地有評論指,各巨企在中興事件後蜂擁而上搞AI晶片,過後可能只會造成一場泡沫。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