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鄭融出生於1984年。1984年,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跟中國國務院總理趙紫陽簽訂中英聯合聲明,英國政府將於1997年7月1日將香港交還給中國,中國確保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維持五十年不變。
2003年,鄭融出道。同年,張國榮自殺,梅艷芳病逝,沙士,市面一片慘淡。鄭融算突圍而出,紅了一首慢歌《終生學習》,紅了一首快歌《成人對待》。事隔接近20年。「最近,派新歌,宣傳,有記者問我:『你都好幾年無出新歌喎。』事實上,我每一年都有推出新歌,每年至少兩三首。」
算不算慘情?趕不上最風光的盛世,但加入一個行業的時候,仍然稱得上璀璨,然後,眼白白看着身處的環境不斷萎縮,日夜擔心被淘汰。不怕自己被淘汰,也怕整個行業被淘汰。像吊命。
不是太多人夠勇氣鬆開連接鹽水的膠喉。跟鄭融同期出道的歌手,有名成利就的張敬軒,有苦苦掙扎的吳浩康,也有早已離場的王蓉或黃馨。世界變得太快,到不得不轉變之際,我怕再沒有辦法找到替代品。
我不是說鄭融,我可能在說自己,或者大部份香港人。鄭融的故事,也是同一世代香港人的故事。
撰文:方俊傑
攝影:黃雲慶
身在福中不知福
鄭融身形嬌小,不是傳統模特兒材料。陪伴朋友報考模特兒公司開辦的形象課程,居然得到試音機會。簽了模特兒公司作為經理人,順理成章入行當歌手。「跟公司的相處,似家人,他們對我呵護備至。一做,做了七年。一直以來,內心有好多疑問:工作是否只得一種模式?為甚麼不可以試試採用另一種方法?入行時,我19歲,未試過在社會有任何經歷,對外面的真實世界從來一無所知,好想去第二個地方望一望。是有點為轉變環境而轉變環境。」
成績明明不俗,出過《紅綠燈》出過《一事無成》等現在回想可一不可再的金曲。不過,當你想起鄭融曾經被詬病經常黑面,態度惡劣之類,有一份離開溫室往外闖的傲氣,也很易理解。「可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吧。」
鄭融其後轉過一兩間公司,無以為繼。「去過其他環境,才明白之前身在大家庭當中,有幾好。成人世界好公平,無論是老闆、上司還是同事,都會盡量控制自己別過份投入於工作關係。只不過生意。對,有打過工的朋友應該一早明白是常識,是基本,唯獨我不懂。」市道不景,在商言商,鄭融長期處於一個睇餸食飯見步行步的狀態。「才明白舊公司以前有幾保護我。」
後悔嗎?甘心做一朵溫室小花便不用接觸現實殘酷。「不後悔。出去外邊,本來就不是為了更加成功,只不過為了尋找答案。無論個答案是怎樣。我不是一個喜歡太舒服的人,樣樣事太過順利,成功了也不會高興。總要經歷過體會過有出力過,拿取到成績,才會更加值得被欣賞被認同。出去見識過,有好多得着,例如學習了如何獨立。如果永遠對真實世界的狀態毫無認知,更加得人驚。給人愛錫給人幫忙,非常安全地坐在同一個位置,長遠來說,其實唔係幾得。個領悟原來好簡單,未看過,就是未看過,就是不心死。」
兜了一個圈,還是重返舊公司。即是最安全的地方。「是我主動聯絡第一間公司的老闆,問我可否回來。」
戴面具太辛苦
說句實話,聽見鄭融親口承認是自己爭取回巢,我是有點驚訝。鄭融從來不是甚麼親善大使。香港偏偏需要個個藝人也好好先生笑口常開,初出道的新人,稍有稜角,多數會被打沉。夠堅持己見又捱得到成績,才會被讚揚個性夠真誠諸如此類。鄭融是難得可以表裏一致一如既往。笑容依舊罕見,接受訪問時,甚至拘謹得還帶少少緊張。「你們說我是辣椒,說我寸寸哋,我從來不多跟人聊天,或者好渴望找人分享甚麼心路歷程。我根本不是個主動的人。」
不主動會出事。在今日。跟大部份同代藝人一樣,鄭融不能避免地有個IG戶口,九萬四千個追隨者,有時,隔幾日才更新一次,以2019年的標準,疏得可以。「對我來說,這幾年間,最大轉變,是由沒有社交媒體發展到網絡世界成為主導。」
鄭融說,以前,工作是被安排的,要做,便去做。「現在,掉轉,我要想盡方法主動找話題跟網友跟歌迷溝通。自從有了社交媒體,就要不斷社交,好驚,好吃力。無做,我好似沒有負上一個歌手該負的責任。」一個歌手的責任早早不只唱好首歌。「十年前,還可以,可以等待被報道。今日,要自己介紹自己。你知道嗎?我出一篇發文,可能要思考足足一日。不是每個人習慣把自己的感受分享開去,我不擅長社交,也不代表我對所有事毫無感覺的。」
這一點,我最有感覺。以前,當個記者受的教育是報道時盡量隱身,只作描述不帶情緒;現在的記者要出鏡要講笑話要口齒伶俐,主流媒體的影響力可能還不及一個KOL。每個人或多或少也被迫轉型。「網絡世界呀,如果不擅長在網上分享自己表達自己,會被淘汰。我的確認真考慮過,我是否已經不適合打歌手這份工?我是否應該轉行?惟有說服自己:世界對人類說到底不會太殘忍,不會只容許一種公式才能夠成功。是不是一定要笑一定要白雪雪才有廣告拍才會受歡迎?應該未致於吧。要找到一個位置,讓世界舒服,自己同時舒服,是困難。還好我多了這幾年的經歷。」
虛偽一點,利用網絡平台塑造一個比真人更討歡心的形象,不是新一代幕前演出者的專長嗎?「個個也勸我隨隨便便放些相片上網跟人分享就可以,重量不重質,不用計較表達個性不表達個性。這種做法,太虛偽,對自己太殘忍。長期戴上面具,太辛苦,會黐線的。不是戴上面具才生存到吧。」
給人罵有益處
生存畢竟越來越困難。鄭融做了新歌,派了上台,已經不敢再想推出專輯之類的工程。似打游擊,今日唔知聽日事。想重現《終生學習》或者《紅綠燈》那種耳熟能詳的走紅程度,別說鄭融,就是再受歡迎的歌手也沒有信心做得到。「外間當我失了蹤,有這種感覺,我也不明所以。是有點氣餒,像自己做過的事,他人不聞不問不清不楚,再努力,也徒然。」
有一定年資的香港歌手,大概只得兩條出路。一是收山嫁人淡出樂壇,像早鄭融兩年出道的關心妍,或者遲鄭融一年出道的官恩娜,在事業上未竟全功,不如寄情家庭,無謂留戀虛名。鄭融也有心理準備。「年紀上,差不多,是時候考慮進入人生另一個階段,生兒育女。還未是時候。」
繼續作戰,就要開拓更大的戰場。當香港歌手可以上大陸參加比賽或者主演真人騷的,統統上了,無懼給同業或觀眾現場評頭品足,也不嫌棄戴上巨形面具蒙面上陣扮另一個角色有幾尷尬,以鄭融特立獨行的個性,會憧憬還是不屑?「怎可能介意?有機會,一定想嘗試一下。」
在香港扭曲一下自己去遷就市場需要也有點不情不願,怎可能適應到大陸市場更苛刻的文化?「我記得王祖藍說過:他初上大陸的電視節目,也常被當地工作人員呼呼喝喝。他們不懂得你在香港身處甚麼位置,很正常。個個香港藝人也得到一樣的待遇,我怎會以為自己與別不同?」王祖藍是在無綫由低做起捱出頭,跟鄭融一出道便萬千寵愛,差別未免太大「過了這幾年,強悍了,甚麼風浪也可以面對。」
鄭融說,人生不外乎一段追求挑戰性的過程。有些人,一生生活無憂,她看在眼裏,反而替她們難過。「做人總無可能日日一樣開心。這幾年,是疲累,但接觸過很多新事物,充滿挑戰性,有很多機會強化自己。得閒給人罵一罵,話一話,有益處,會讓自己有所領悟。有很多身段,是別人安給自己的,放得下,把自己當回一個正常人去看待事情,其實所有事情也可以輕輕鬆鬆的接受到。」不經不覺, 鄭融現年35歲。「不可能不變得成熟了。」
後記:一宗很皮毛的噪音事件
看鄭融的IG戶口,三月中,在銅鑼灣宣傳新歌期間,同期出道的薛凱琪原來有現身支持。姊妹情不變。薛凱琪早早北上,近年少留香港,經常出現於國內的綜藝節目,一面笑臉,仍然符合Funny Girl的形象。
長期笑臉迎人當然難度高,薛凱琪透露過連身陷抑鬱時也不敢把真實情緒表達出去。用這個角度切入,鄭融很幸福。環境逼人,有幾多香港人還可以好好的活得忠於自己?訪問期間,影樓外邊傳來鑽牆噪音,避無可避阻無可阻。換了在以前,鄭融有可能中止訪問拂袖而去吧;換了另一個慣於客套的受訪者,也有可能推說自己沒有受到影響只求息事寧人。今日的鄭融選擇停低,是有少少不耐煩是有少少無奈,但大家也很清楚工作必須繼續。鄭融說,長期戴上面具地生活會讓人瘋癲。我想說,長期在香港生活,已經可以。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2003年,鄭融出道。同年,張國榮自殺,梅艷芳病逝,沙士,市面一片慘淡。鄭融算突圍而出,紅了一首慢歌《終生學習》,紅了一首快歌《成人對待》。事隔接近20年。「最近,派新歌,宣傳,有記者問我:『你都好幾年無出新歌喎。』事實上,我每一年都有推出新歌,每年至少兩三首。」
算不算慘情?趕不上最風光的盛世,但加入一個行業的時候,仍然稱得上璀璨,然後,眼白白看着身處的環境不斷萎縮,日夜擔心被淘汰。不怕自己被淘汰,也怕整個行業被淘汰。像吊命。
不是太多人夠勇氣鬆開連接鹽水的膠喉。跟鄭融同期出道的歌手,有名成利就的張敬軒,有苦苦掙扎的吳浩康,也有早已離場的王蓉或黃馨。世界變得太快,到不得不轉變之際,我怕再沒有辦法找到替代品。
我不是說鄭融,我可能在說自己,或者大部份香港人。鄭融的故事,也是同一世代香港人的故事。
撰文:方俊傑
攝影:黃雲慶
身在福中不知福
鄭融身形嬌小,不是傳統模特兒材料。陪伴朋友報考模特兒公司開辦的形象課程,居然得到試音機會。簽了模特兒公司作為經理人,順理成章入行當歌手。「跟公司的相處,似家人,他們對我呵護備至。一做,做了七年。一直以來,內心有好多疑問:工作是否只得一種模式?為甚麼不可以試試採用另一種方法?入行時,我19歲,未試過在社會有任何經歷,對外面的真實世界從來一無所知,好想去第二個地方望一望。是有點為轉變環境而轉變環境。」
成績明明不俗,出過《紅綠燈》出過《一事無成》等現在回想可一不可再的金曲。不過,當你想起鄭融曾經被詬病經常黑面,態度惡劣之類,有一份離開溫室往外闖的傲氣,也很易理解。「可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吧。」
鄭融其後轉過一兩間公司,無以為繼。「去過其他環境,才明白之前身在大家庭當中,有幾好。成人世界好公平,無論是老闆、上司還是同事,都會盡量控制自己別過份投入於工作關係。只不過生意。對,有打過工的朋友應該一早明白是常識,是基本,唯獨我不懂。」市道不景,在商言商,鄭融長期處於一個睇餸食飯見步行步的狀態。「才明白舊公司以前有幾保護我。」
後悔嗎?甘心做一朵溫室小花便不用接觸現實殘酷。「不後悔。出去外邊,本來就不是為了更加成功,只不過為了尋找答案。無論個答案是怎樣。我不是一個喜歡太舒服的人,樣樣事太過順利,成功了也不會高興。總要經歷過體會過有出力過,拿取到成績,才會更加值得被欣賞被認同。出去見識過,有好多得着,例如學習了如何獨立。如果永遠對真實世界的狀態毫無認知,更加得人驚。給人愛錫給人幫忙,非常安全地坐在同一個位置,長遠來說,其實唔係幾得。個領悟原來好簡單,未看過,就是未看過,就是不心死。」
兜了一個圈,還是重返舊公司。即是最安全的地方。「是我主動聯絡第一間公司的老闆,問我可否回來。」
戴面具太辛苦
說句實話,聽見鄭融親口承認是自己爭取回巢,我是有點驚訝。鄭融從來不是甚麼親善大使。香港偏偏需要個個藝人也好好先生笑口常開,初出道的新人,稍有稜角,多數會被打沉。夠堅持己見又捱得到成績,才會被讚揚個性夠真誠諸如此類。鄭融是難得可以表裏一致一如既往。笑容依舊罕見,接受訪問時,甚至拘謹得還帶少少緊張。「你們說我是辣椒,說我寸寸哋,我從來不多跟人聊天,或者好渴望找人分享甚麼心路歷程。我根本不是個主動的人。」
不主動會出事。在今日。跟大部份同代藝人一樣,鄭融不能避免地有個IG戶口,九萬四千個追隨者,有時,隔幾日才更新一次,以2019年的標準,疏得可以。「對我來說,這幾年間,最大轉變,是由沒有社交媒體發展到網絡世界成為主導。」
鄭融說,以前,工作是被安排的,要做,便去做。「現在,掉轉,我要想盡方法主動找話題跟網友跟歌迷溝通。自從有了社交媒體,就要不斷社交,好驚,好吃力。無做,我好似沒有負上一個歌手該負的責任。」一個歌手的責任早早不只唱好首歌。「十年前,還可以,可以等待被報道。今日,要自己介紹自己。你知道嗎?我出一篇發文,可能要思考足足一日。不是每個人習慣把自己的感受分享開去,我不擅長社交,也不代表我對所有事毫無感覺的。」
這一點,我最有感覺。以前,當個記者受的教育是報道時盡量隱身,只作描述不帶情緒;現在的記者要出鏡要講笑話要口齒伶俐,主流媒體的影響力可能還不及一個KOL。每個人或多或少也被迫轉型。「網絡世界呀,如果不擅長在網上分享自己表達自己,會被淘汰。我的確認真考慮過,我是否已經不適合打歌手這份工?我是否應該轉行?惟有說服自己:世界對人類說到底不會太殘忍,不會只容許一種公式才能夠成功。是不是一定要笑一定要白雪雪才有廣告拍才會受歡迎?應該未致於吧。要找到一個位置,讓世界舒服,自己同時舒服,是困難。還好我多了這幾年的經歷。」
虛偽一點,利用網絡平台塑造一個比真人更討歡心的形象,不是新一代幕前演出者的專長嗎?「個個也勸我隨隨便便放些相片上網跟人分享就可以,重量不重質,不用計較表達個性不表達個性。這種做法,太虛偽,對自己太殘忍。長期戴上面具,太辛苦,會黐線的。不是戴上面具才生存到吧。」
給人罵有益處
生存畢竟越來越困難。鄭融做了新歌,派了上台,已經不敢再想推出專輯之類的工程。似打游擊,今日唔知聽日事。想重現《終生學習》或者《紅綠燈》那種耳熟能詳的走紅程度,別說鄭融,就是再受歡迎的歌手也沒有信心做得到。「外間當我失了蹤,有這種感覺,我也不明所以。是有點氣餒,像自己做過的事,他人不聞不問不清不楚,再努力,也徒然。」
有一定年資的香港歌手,大概只得兩條出路。一是收山嫁人淡出樂壇,像早鄭融兩年出道的關心妍,或者遲鄭融一年出道的官恩娜,在事業上未竟全功,不如寄情家庭,無謂留戀虛名。鄭融也有心理準備。「年紀上,差不多,是時候考慮進入人生另一個階段,生兒育女。還未是時候。」
繼續作戰,就要開拓更大的戰場。當香港歌手可以上大陸參加比賽或者主演真人騷的,統統上了,無懼給同業或觀眾現場評頭品足,也不嫌棄戴上巨形面具蒙面上陣扮另一個角色有幾尷尬,以鄭融特立獨行的個性,會憧憬還是不屑?「怎可能介意?有機會,一定想嘗試一下。」
在香港扭曲一下自己去遷就市場需要也有點不情不願,怎可能適應到大陸市場更苛刻的文化?「我記得王祖藍說過:他初上大陸的電視節目,也常被當地工作人員呼呼喝喝。他們不懂得你在香港身處甚麼位置,很正常。個個香港藝人也得到一樣的待遇,我怎會以為自己與別不同?」王祖藍是在無綫由低做起捱出頭,跟鄭融一出道便萬千寵愛,差別未免太大「過了這幾年,強悍了,甚麼風浪也可以面對。」
鄭融說,人生不外乎一段追求挑戰性的過程。有些人,一生生活無憂,她看在眼裏,反而替她們難過。「做人總無可能日日一樣開心。這幾年,是疲累,但接觸過很多新事物,充滿挑戰性,有很多機會強化自己。得閒給人罵一罵,話一話,有益處,會讓自己有所領悟。有很多身段,是別人安給自己的,放得下,把自己當回一個正常人去看待事情,其實所有事情也可以輕輕鬆鬆的接受到。」不經不覺, 鄭融現年35歲。「不可能不變得成熟了。」
後記:一宗很皮毛的噪音事件
看鄭融的IG戶口,三月中,在銅鑼灣宣傳新歌期間,同期出道的薛凱琪原來有現身支持。姊妹情不變。薛凱琪早早北上,近年少留香港,經常出現於國內的綜藝節目,一面笑臉,仍然符合Funny Girl的形象。
長期笑臉迎人當然難度高,薛凱琪透露過連身陷抑鬱時也不敢把真實情緒表達出去。用這個角度切入,鄭融很幸福。環境逼人,有幾多香港人還可以好好的活得忠於自己?訪問期間,影樓外邊傳來鑽牆噪音,避無可避阻無可阻。換了在以前,鄭融有可能中止訪問拂袖而去吧;換了另一個慣於客套的受訪者,也有可能推說自己沒有受到影響只求息事寧人。今日的鄭融選擇停低,是有少少不耐煩是有少少無奈,但大家也很清楚工作必須繼續。鄭融說,長期戴上面具地生活會讓人瘋癲。我想說,長期在香港生活,已經可以。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