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全球交易所在電子交易平台挑戰下,迎來合併高潮。德國德意志交易所集團(Deutsche Borse)宣布正尋求併購美國紐約證交所集團(NYSE Euronext),打造全球最大的交易所營運商,倫敦交易所在同一天亦落實以32億美元,收購多倫多交易所。合併潮突顯大型交易所營運商渴望尋找新的增長點,迎擊規模較小的新興競爭對手,後者在發展新型金融交易方面更快更靈活,令傳統交易所市場佔有率不斷萎縮。
德交所與紐交所周三發表聲明,表示雙方正就合併進行「深入談判」,若達成交易並得到監管機構批准,新公司股票和期貨交易量將超過任何一個交易所。根據彭博通訊社統計,它將成為市值約15萬億美元的上市公司的交易場所,佔全球股市總值28%。它還將取代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控股公司,成為全球交易量最大期貨交易所。
合併市值超港 全球稱冠
根據合併計劃,德交所的股東將持有新公司約60%股權,紐交所股東佔四成,意味紐交所實際由德交所接管。德交所總裁Reto Francioni將任新公司主席,紐交所總裁尼德奧爾(Duncan Niederauer)則任總裁。知情人士透露,新公司將在荷蘭註冊,並在法蘭克福與紐約設立總部。
一日內出現兩宗重大收購新聞,掀起全球交易所繼2006至07年之後,新一波的收購高峰。市場相信,併購活動陸續有來。被視下一熱門收購對象的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股價,周三急升7%。受合併消息刺激,紐交所與德交所股價周三齊聲上升,令兩間公司市值合計升至250億美元,超越現時市值居全球交易所之首的港交所。
港交所主席夏佳理表示,港交所對於與其他交易所合作持開放態度,但目前暫無與其他交易所合併的理由。他表示,面對交易電子化、成本上升,交易所合併將成趨勢,港交所合作對象的最基本要求,是能在科技上及電子平台上配合,並且要對發展本地市場有利和配合港交所專注發展內地市場的方針。他指出,其他交易所合併未見對港交所造成威脅,但會留意發展。
港交所曾與滬深兩地的交易所簽訂市場行情合作協議,有分析師相信,港交所一旦進行收購,台灣、上海與深圳的交易所是最符合其發展策略的目標,但估計港交所短期內不會捲入併購活動。
港交所加強與內地合作
德交所與紐交所公開合併意欲前數小時,倫敦證交所宣布收購多倫多證交所,並矢言打造全球最大的能源及資源企業上市基地,對積極招攬海外資源企業的港交所構成重大威脅。在兩大合併消息夾擊下,港交所股價昨急挫4.9%,是自2009年5月以來最大跌幅。相比下,正被新加坡交易所收購的澳洲證交所股價急升4.5%,市場憧憬連串併購行動可助消除來自澳洲監管和政治障礙,令新交所與澳交所早日「成親」。
撰文:郭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