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根據供應商所指,牛奶公司會為每件零售貨品設定固定利潤空間及比例,形成零售價,例如供應商每件產品批發價賣一元,超市需要三元利潤,零售價便是四元;供應商因成本上漲要賣兩元,超市要賺三元,零售價便是五元,餘此類推。供應商一般會按零售商需要的利潤空間,提供不同方案協助營銷及產品定位。該供應商指,無論上游成本如何上升,超市的利潤都可以保持一定空間。如今牛奶公司收集了產品成本資料,形成大數據,以後合作上便有更大的主動權,主導供貨和價格走勢。
惠康業績「令人失望」
牛奶公司19世紀於香港發迹,1970年代被怡和收購,現為亞洲零售巨頭,菲律賓、星馬、中國等地分店接近一萬間,版圖涵蓋7-11便利店、萬寧、惠康、宜家傢俬及美心等業務。惟2018年業績顯示,集團整體盈利按年僅增長1%,各地超市業務利潤大跌75%至3,410萬美元(約2.67億港元),其中本港惠康表現「令人失望」,比7-11、萬寧、美心及宜家傢俬遜色。財務報告指,受租金不斷上升拖累,去年惠康分店比2017年減少四間,餘下325間,因此超市亟待發展網上與電子零售,以符合顧客期望。
■記者袁楚雙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惠康業績「令人失望」
牛奶公司19世紀於香港發迹,1970年代被怡和收購,現為亞洲零售巨頭,菲律賓、星馬、中國等地分店接近一萬間,版圖涵蓋7-11便利店、萬寧、惠康、宜家傢俬及美心等業務。惟2018年業績顯示,集團整體盈利按年僅增長1%,各地超市業務利潤大跌75%至3,410萬美元(約2.67億港元),其中本港惠康表現「令人失望」,比7-11、萬寧、美心及宜家傢俬遜色。財務報告指,受租金不斷上升拖累,去年惠康分店比2017年減少四間,餘下325間,因此超市亟待發展網上與電子零售,以符合顧客期望。
■記者袁楚雙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