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雲滙招標戶貴16% 公開發售呎價平$3,000 中伏買家斥透明度低長青網文章

2019年04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4月08日 19:35
2019年04月08日 19: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地產專題】發展商以招標方式出售細價上車盤,並無意作完全讓步,成全城圍攻對象。本報抽查由新地(016)發展的雲滙,近一年間以招標及公開發售的單位,發現招標買家在價高者得的壓力下,往往主動提價益發展商,以致有低層貴過高層,內園景貴過開揚景的扭曲現象。10樓338呎的招標單位,面價比19樓同座向單位貴106萬元,呎價相差逾3,000元或16%。
記者:黃詠茵
以往買新樓,售樓處定必萬人空巷等抽籤,但發展商轉玩招標,上月一手單位達三成是由招標發售。運輸及房屋局長陳帆上周四公開斥做法「不理想」,地產建設商會只作些微讓步,指與會員達成共識,非豪宅新盤首批兩成單位必須要出價單。
以往公開發售的單位,普遍成交價都是越高層越貴、單位越細呎價越貴,買家亦有價單參考,但加入招標制度下,每個單位回贈比例不一,令成交價沒有趨勢可言,買家參考面價隨時中伏。本報抽查招標最「濫」,由新地發展的雲滙單位,其多座物業均有不合理的成交價。
代理:標書有如日後臨約
最誇張個案是同月出售的338方呎單位,10樓招標以每呎22,305元成交,19樓同座向單位公開發售呎價只需19,160元,前者低9層卻貴106萬元。同座A2室面積624至625方呎,10樓去年招標成交呎價約兩萬元,但早兩星期公開發售成交的17樓,呎價卻僅1.9萬元,兩者合約成交價相差88萬元。
本報聯絡到雲滙其中一名招標買家陳先生,於去年7月以招標方式,買入9座低層447方呎單位,合約成交價848萬元,他稱當時整個招標過程由經紀負責,標價參考附近樓盤,填妥資料及出價後,一至兩星期就收到中標結果,毋須再抽籤,可謂「一標即中」。簽妥臨約翌日一個高11層的同座向單位,公開發售以785萬成交,比陳生平63萬元。對於買得貴,陳生雖表示不介意,「睇咗好耐,啱心水就買,唔覺得蝕咗」,但亦認同現時招標方式透明度不高。
買家缺乏價單參考,但發展商就所售單位仍有其意向價。一名地產代理透露,發展商會向代理透露意向價,經紀亦可逐過單位向發展商查詢。招標當天買家提交意向書,到截標後,理論上每個單位都有一份標書,「呢份標書可說是之後嘅臨時買賣合約」。
「買家入標可要求回贈」
假如同一單位有多於一位客人有興趣,發展商便會即場決定誰可買入此單位,有時以價高者得決定,有時則用抽籤方式,就如早前雲滙有代理以「猜包剪揼」決定單位花落誰家,最後的幸運兒才能向發展商提交標書。而到開標的5天後,準買家便要到律師樓簽署正式買賣合約。該代理認為,招標令地產商可增加成交的靈活性。
有資深物業投資者表示,現在招標與過往不同,地產商早已給物業代理一個價,例如某單位意向價為1,000萬元,買家入標一定要到這個價,不過,買家可在標書列明要求地產商回贈金額,有樓盤可回贈25%,但外界並不知情,「以為單位是以1,000萬元售出,原來是750萬元」。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