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鍾耀華:不甘心作籠中鳥長青網文章

2019年04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4月09日 07:50
2019年04月09日 07:50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傘運期間,鍾耀華的曝光率低於「雙學三子」,佔中案開審後亦非受注意人物。但他把最璀璨的青春貢獻在火紅的運動裏,臉上的稚嫩,早已換上滄桑。運動後開書店,為報章撰稿,甘於低調,卻不掩他的堅決,「無論結果係點,無論判幾多都好,佢(法庭)唔能夠審訊到我哋」。
佔中九子之一的鍾耀華於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畢業,2013年擔任中大學生會會長,2014年出任學聯常務秘書,被時代所選中,帶領了79日的民主運動,參與了與當時硬推政改的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的世紀對話。
經歷雨傘運動的波瀾壯闊,他今天還只是25歲的年輕人,但他不再年輕,當日一臉幼稚的慘綠少年,今天已然鬍鬚滿臉,是成熟了,也滄桑了。連佔中發起人陳健民都在其外貌的轉變,看到雨傘對年輕人的影響和挫折。
時間似水,年華易逝。鍾耀華曾指不少白髮蒼蒼的長者或中年人為爭取真普選參與佔領,直斥政府浪費一代又一代港人的青春。這是否一種諷刺式的自我預言式?
無論結果係點,無論判幾多都好,佢唔能夠審訊到我哋。
九子之中,鍾耀華是低調的一個,當其他人在裁決前為自己「立言」,為歷史留證,他卻婉拒了《蘋果》的訪問邀約。傘運後,有人仍然活躍政壇,鍾耀華卻選擇開生活書社,在30呎小店中散播文化,又為報章撰稿,分享文字和思想,繼續他的低調人生,卻是這一位低調人,在「佔中案」開審首日向檢討官拋出「何罪之有?」這最有力的質問,敲打庭內人士的良心。
常有人說傘運耗盡港人社運能量,他在去年案件審結後說,「我始終唔相信,經歷過自由嘅我哋呢,喺我哋最心底入面、最幽微嘅地方呢,係會甘心做一隻籠中嘅鳥,我真係唔相信」,又認為很多人均有實踐和耕耘,只是未如九子般在鏡頭前發言,而真正的運動不是爭奪話語的比賽,而是實踐。
判決在即,鍾耀華早於去年就表明心迹,他說真正的審訊非在法庭,「無論結果係點,無論判幾多都好,佢唔能夠審訊到我哋」,而真正的審訊,是在歷史長河之中,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實踐之中,「如果你堅持你記得嗰種感覺,你繼續喺你生活入面,做你範圍以內做到嘅嘢,你就係判緊呢個運動冇罪」。
■記者曾偉龍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