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玻璃樽堆滿回收箱 南區缺資助暫停長青網文章

2019年04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4月09日 06:35
2019年04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玻璃回收在港起步較遲,有多年回收玻璃經驗的南地球秘書黎梅貞去年8月起與南區區議會合作,在鴨脷洲、香港仔和利東邨設立回收地,惜項目資助2月底完結,即使鴨脷洲和香港仔的回收箱均告爆滿,因無法負擔每程約1,500元的運輸費,無法運走玻璃樽,回收站更面臨關站危機。


相關新聞:政府搞環保蜻蜓點水 民間回收捱義氣頂硬上

擬眾籌募集運輸經費

三色箱回收推行多年,玻璃回收卻姍姍來遲。黎梅貞以「玻璃再生璀璨」項目在灣仔區回收玻璃七年,去年1月由政府「接手」外判予承包商回收,項目完成歷史使命,但黎梅貞未有放棄社區回收,去年轉戰南區,獲得區議會撥款後於8月在香港仔、鴨脷洲街市外和鴨脷洲利東商場各設置回收玻璃樽的膠箱和回收桶,平均每兩至三周,四個各可盛載約400個玻璃樽的回收箱便會爆滿,需要用車載走。


不過,長達半年的資助今年2月完結,由於無法支付運輸費用,收集回來的玻璃樽堆滿回收箱,至今仍未能運走。黎梅貞稱,回收箱已經爆滿,仍未有處理玻璃樽的方法,權宜之計是把部份玻璃樽贈予清潔工,再交給回收外判商,她希望透過眾籌等方法獲得足夠經費,應付運送玻璃樽的費用,又指將會與區議會討論,謀求撥款繼續回收。但黎梅貞擔心,現時政府已有外判商回收玻璃,區議會未必願意再批出撥款,稱最終若沒有經費,最壞的情況是把回收點交予環保署或回收商,變相閉站。


黎梅貞指,回收商不能替代社區回收,因回收商依賴拾荒者作為回收最前線。他們一般會挑量較大的商舖取得玻璃樽,與在街坊之間遍地開花的效果不同,而且參加社區回收的街坊較有心,回收前願意洗淨玻璃樽,組織亦會挑選質素較佳的樽重用,而回收商則沒有任何誘因重用玻璃樽。


回收玻璃與回收廢膠不同,黎梅貞稱,玻璃樽較重,搬運時會發出聲響和爆裂,曾於晚上處理玻璃樽,遭街坊投訴發出噪音,回收箱亦經過改良,避免玻璃碎在底部瀉出。她曾考慮引入機器,即場磨碎玻璃樽,免卻噪音問題,亦可減少體積,有利運送,但機器月租2,000元,組織現時無力負擔。


南地球亦開拓不同的回收可能性,早前發起回收眼鏡,共收到約5,000副,經篩選後約6%至7%可以重用,將與視光服務公司合作,並透過社區組織協會找出合資格受惠人士,以180元一副眼鏡的價錢,為基層人士驗眼及配眼鏡。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