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元朗一個貨倉昨晨發生奪命工業意外,一名年近七旬跟車工人,在貨櫃車內協助駕鏟車工友、將一部四噸重印刷機裝入貨櫃內時,慘遭印刷機撞傷腰部,當場重傷昏迷,送院搶救後證實不治。勞工處高度關注事件,正調查事故起因,並暫停相關的裝卸工作。
記者:文兆麟 黎家駒
死者郭錦泉,69歲,為跟車工人,家住青衣長安邨,與妻子育有兩名女兒;據郭的家人稱,事發後郭的僱主未有聯絡家人,也未知出事原因。
現場為公庵路大發村一個貨倉,事發昨晨10時許,郭錦全偕姓陳(39歲)工友負責將一部6.4米乘2.1米、重約四噸的大型印刷機,裝上一輛貨櫃車內,以便稍後運走。
網頁日內發職安警示
當時陳駕駛鏟車將該部印刷機裝入貨櫃,郭則在貨櫃內協助。其間,疑印刷機被鏟車裝入貨櫃內時有偏差,郭未及避開,腰部被印刷機撞到;由於撞力甚猛,郭被撞後當場重傷昏迷,陳見狀連忙通知負責人報警。警員及救護員接報到場,將郭送院急救,但傷重的郭,延至早上11時19分證實不治。經警方調查後,相信案件無可疑,列為工業意外,死因有待驗屍確定。
勞工處發言人表示,在得知事件後,已即時派員到意外現場調查,並向有關工場的東主及僱主發出「暫時停工通知書」,停止相關的裝卸工作,直至信納有關東主及僱主已採取措施消除有關危害,才可復工。
發言人又表示,處方正全速進行調查,以確定意外成因,查找有關持責的法律責任,以及提出改善措施。若調查發現事件有違例事項,定會依法處理;並會就今次意外,於日內在網頁發放「職安警示」及透過電子郵件通知持責、工會和安全從業員專業組織等,簡介意外事故和提醒業界採取安全預防措施,以避免同類意外發生。
操作鏟車須年滿18歲
鏟車(又名叉式起重車)是倉庫、碼頭和建築地盤中不可或缺的搬運工具,但若不注重操作安全,隨時可發生鏟車翻倒、撞倒他人等意外,造成嚴重人命傷亡。
要避免意外發生,機構必須確保鏟車由合適的人士操作,並妥善設計工作場地以配合安全操作的需要,以及良好保養鏟車;操作鏟車的人員必須年滿18歲,並且持有有效並符合所操作鏟車類型的操作訓練證明書。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記者:文兆麟 黎家駒
死者郭錦泉,69歲,為跟車工人,家住青衣長安邨,與妻子育有兩名女兒;據郭的家人稱,事發後郭的僱主未有聯絡家人,也未知出事原因。
現場為公庵路大發村一個貨倉,事發昨晨10時許,郭錦全偕姓陳(39歲)工友負責將一部6.4米乘2.1米、重約四噸的大型印刷機,裝上一輛貨櫃車內,以便稍後運走。
網頁日內發職安警示
當時陳駕駛鏟車將該部印刷機裝入貨櫃,郭則在貨櫃內協助。其間,疑印刷機被鏟車裝入貨櫃內時有偏差,郭未及避開,腰部被印刷機撞到;由於撞力甚猛,郭被撞後當場重傷昏迷,陳見狀連忙通知負責人報警。警員及救護員接報到場,將郭送院急救,但傷重的郭,延至早上11時19分證實不治。經警方調查後,相信案件無可疑,列為工業意外,死因有待驗屍確定。
勞工處發言人表示,在得知事件後,已即時派員到意外現場調查,並向有關工場的東主及僱主發出「暫時停工通知書」,停止相關的裝卸工作,直至信納有關東主及僱主已採取措施消除有關危害,才可復工。
發言人又表示,處方正全速進行調查,以確定意外成因,查找有關持責的法律責任,以及提出改善措施。若調查發現事件有違例事項,定會依法處理;並會就今次意外,於日內在網頁發放「職安警示」及透過電子郵件通知持責、工會和安全從業員專業組織等,簡介意外事故和提醒業界採取安全預防措施,以避免同類意外發生。
操作鏟車須年滿18歲
鏟車(又名叉式起重車)是倉庫、碼頭和建築地盤中不可或缺的搬運工具,但若不注重操作安全,隨時可發生鏟車翻倒、撞倒他人等意外,造成嚴重人命傷亡。
要避免意外發生,機構必須確保鏟車由合適的人士操作,並妥善設計工作場地以配合安全操作的需要,以及良好保養鏟車;操作鏟車的人員必須年滿18歲,並且持有有效並符合所操作鏟車類型的操作訓練證明書。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