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港製衣商赤柬下殺出財路「危險越大 利潤越高」長青網文章

2019年04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4月11日 15:34
2019年04月11日 15:34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自從中美貿易戰爆發,原本可左右逢源的香港,一下子變成左右為難。中國經濟崛起,港商無碇企,美國處處進逼,香港漸失國際信任,加上政府一意為《逃犯條例》立法,動搖一國兩制,亦動搖外資及中資留港的意欲。香港已被迫推在中美戰線之上,站在最前線的港商更人人自危,本報到東南亞各地,窺探在中美角力下,港商如何尋找經濟出路。
記者:陳東陽 吳美茸
【中美貿易戰】毛衣生產商陳志光80年代末在港創立工廠,隨後北遷拓展,高峯期版圖由華南橫跨千里至青海,員工10萬人,但至90年代末,他驚覺中國經濟的不確定環境,逐步將重心遷至柬埔寨,至今逾九成業務在當地,而中港兩地已不足一成。
時光倒流至90年代尾,赤柬餘孽殘喘,更是遊客絕迹。當時正值壯年的陳志光,偏挑令人退避三舍的赤柬勢力內設廠,坦言看中高棉物賤人窮,「危險越大、機會越大、利潤越高!」
他在1996年先於金邊外圍的干丹省購置100公頃森林拓荒,屬赤柬殘黨勢力範圍,其後往更窮困的邊境地區擴充,皆因他深信行業必須要在落後地區才可生存。
指現時治安比內地好
冒險與鹵莽是兩回事,陳志光強調到柬埔寨投資是經過長時間研究,且初時有武裝衞隊保護,「講裝備咩都有,因為當時軍火未有管制,譬如手榴彈、迫擊炮、AK、輕機、重機呀……喺落後地方一定要學識保護自已。你保護唔到自己,啲嘢唔係屬於你!」如今高棉無戰事,刀槍入庫,他甚至認為柬埔寨治安比內地好。
與此同時,本業面對的市場環境亦起變化。配額制度取消、成衣業由速食時裝主導,擔任公司高級財務顧問的長子陳振邦指,公司2000年追加10億元投資以改善生產線,電織機取代原始織機,產能提升至目前超過3,000萬件而減省人手,但部份工序仍未能自動化,故員工人數仍多達3萬人。
消費模式轉變令以往每張數萬件的大單,拆細成零碎細單,加上款式材料多變、環保規限收緊,陳振邦形容生產毛衣的利潤由做一件賺一件、變成賣一打賺一件,就似「一蚊、一蚊係地下度執」,但他堅信衣服是生活必需,服裝製造非夕陽行業。
2012年,陳志光在金邊收購一幅7.6萬平方米前牛仔褲工廠用地,改建成包括5,000伙住宅、共享工作空間、足球場、幼稚園、藝廊的綜合項目,部份空間保留原有工廠結構翻新,風格粗獷奔放。金鏘財務總監李駿機透露,連同地價在內的投資額約1.1億美元(約8.6億港元)。
拓展共享工作空間
無論活化工廠、共享工作空間、將藝術納入地產,在柬埔寨都算是新鮮事。
李駿機解釋,近年外國人到柬埔寨設初創數目增加,對這類空間有需求,招租3個月已有約60戶、800人進駐。
近年柬埔寨發展迅速,陳志光視之如洪水猛獸的通脹在當地再現,但這回他卻決定留守,先後加入家族企業的2名兒子亦看好柬埔寨不同市場,「十幾年前已經向外再考察,但係搵唔到(合適國家)。」難道非州不夠窮?「冷衫係揸針行業,非洲人隻手太粗喇。佢退針梭織得、衣車得,如果你叫佢揸支針,佢隻手好似隻香蕉咁粗,你點揸!」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