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佔中五子陳情書 無悔長青網文章

2019年04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4月11日 07:49
2019年04月11日 07:4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我沒甚麼需要陳情 鍾耀華
我沒有甚麼需要陳情。現在控告的,並不是第七被告,或者第一、二、三、四、五、六、八、九被告。控告的,是所有參與過雨傘運動的人,是所有珍重香港的人。亦此,法官閣下你需要知道的,並不是第七被告的背景及參與的原由,而是每一個參與運動,願意花上時間、心力、過去與未來,把自己的生命投放在香港的市民,他們依然堅持在香港不放棄的原因——哪怕是熒熒曳光。
如果你要知道這些,就不是透過一份書面陳詞,幾封信件,幾段慷慨激昂的說話可以得知。我們得毀掉被條文、被權力、被體制所形塑的自己,走進一個充滿未知、在歷史與當下糾纏不清、在個人努力與萬千偶然混雜複合的世界,關心我們的世界,而非僅僅在乎自己的位置。
雨傘運動,或者許多運動本身就是一回這麼的事。我們要知道政治經濟裏的權力勾結合謀,找出着力點,鍥而不捨地敲打。在這過程裏無聖人可隨,我們會迷惘,曾經一路建築的自我會坍塌,會趨近滅亡,但始終會重生。
唯有如此相信。
不論你是法官、律師、老師、牧師、議員、學生、助理、支持者反對者、各行各業,我們首先是一個人。如果這是一個人,這就是給所有仍然面對自己的人的說話。亦此,沒有甚麼需要陳情,我們有責任走出法庭或議事庭或媒體或一切中介去親自體悟世情。這全都不是這個法庭可以告知。
悲痛過後仍要自強 張秀賢
「也許很多老練的人會說我們只有理想,不求實際,但假若學生也變得世故,又有誰可以單純的為着理想,努力為社會帶來改變?」
「我們相信,堅持真普選,建設公平政制,是這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我們避無可避,亦退無可退。面對時代的挑戰,我們選擇毅然面對。」
在此刻,又回想起2014年9月,我在中大開學禮時向中大同學所說的開學辭。在庭上出席審訊的四星期,看到控方和其他辯方代表所播放的片段,又令人憶起五年前的種種。
參與緣起
當年3月,內閣「澄」獲得3,431票,即近八成信任票當選第44屆中大學生會幹事會。當年參選,我們向中大同學提出政綱:只接受沒有篩選和只有合理門檻的選舉設計。我們也承諾,假如最終政改方案不符合基本標準,任內會全力推動、宣揚、積極參與和協助籌辦佔中運動。後來種種,其實都是實踐競選學生會時候,對中大同學的莊嚴承諾。
雨傘運動以「罷課不罷學」作為前奏,我們不上課,但一直學習民主理論;那星期以重奪公民廣場作結,學生縱身躍進公民廣場,換來卻是警察圍堵與多條罪名。當晚,抗爭者除了渴望爭取民主,更多人卻是高呼「保護學生」,只因為學生單純為理想而行,冀盼爭取更好的將來。
其實,香港人在爭取民主的路上跟學生一樣,在跌跌碰碰中學習,卻又單純不為自身利益。傘運初期,參與者買物資,自行分類垃圾,甚至設立自修室供學生溫習。大家總是守望相助,不計回報,畫面都在腦海揮之不去,令人感動。
分歧迷失
79天的雨傘運動,估計超過一百萬港人參與,成為歷來最大規模的民主抗爭。我們堅持和平、非暴力原則,堅守行動底線爭取民主政制。可是,香港政府無視民意,北京政府堅持不義的「八三一方案」,最終使整場運動無功而還。
雖然在運動當中,我們看到許多觸動人心的片段,但抗爭曠日持久,矛盾積累就使分歧變成參與者之間的一道道裂縫。到佔領後期,或許我們都感到迷失、不安,不知運動未來如何是好。因為分歧,所以互相猜疑;因為誤解,所以互不信任;因為敵視,所以衝突漸生。昨天的因,今天的果,部份佔領者不滿我們的決策,出現「拆大台」等事件,溝通問題為日後更大的政治路線紛爭埋下伏線,延續至今。
雨傘運動落幕,民主普選尚未實現,我們卻為了政治路線的分野而互相仇視,甚至成為出言傷害,使人與人之間的傷口更難癒合。候選人和議員被DQ、旺角案,大家面對政權打壓,參選、投票、行動無用,無力感蓋過一切。幾乎所有人都感到迷失,不知道可以做甚麼才可以改變當下。
回歸初心
人非聖人,不可能所有人都心無仇恨。此刻說要放下過往分歧,不再爭吵,同樣並沒可能。我只希望當初走在同一條路上的人,不要越走越遠;未來的日子也許難捱,但讓我們記得最初無私奉獻的美好,努力修補彼此關係,理解各自想法與難處;唯有用寬容、溝通取代排斥、仇恨,回歸初心,我們才能走得更遠。
我還記得當天開學辭的這句:「我們所享受的,正正是前人選擇抗爭的成果;香港未來命運,在乎我們的選擇。」
當日的學生,今日都已長大成人,有人可能變得世故;然而,我知道大家仍舊記得初衷:共同決定自己的未來。即使我在五年前已知道,今天將會身處法庭的被告欄,為了這小城的未來,我還是會堅持最初的信念。跟戰友一起參與雨傘運動,我與有榮焉;縱使面對罪成刑責,我也會不亢不卑。
面對判決,大家可以傷心,可以難過。可是悲痛過後,大家仍要努力自強,化成推動力守護初心,帶着社會繼續前行。
參與傘運毫無悔意(節錄) 黃浩銘
自2011年你審理只有23歲的我追問時任特首曾蔭權知否米貴,涉擾亂公眾秩序的案件距今已有八年。
在命運的安排下,我再次站在你面前,只是當你讀到這封陳情書的時候,我已經不是當年被你宣判無罪釋放的年青人,而是一個準備迎接第三次入獄的積犯。然而,今天我不是尋求你的憐憫,而是希望道明我參與雨傘運動,公民抗命的緣由。
八年以來,我們的崗位稍有轉變,但香港的變化更大,充滿爭議的各個大白象基建均已落成,更多旅客走訪社區,似是一遍繁華景象,但同時,更多窮人住在劏房,更多群眾走上街頭,亦有更多我們愛惜的年青人進入監牢。從前我們認為香港不會發生的事,都一一在這八年間發生了。
民主只是口號嗎?所謂民主,就是人民當家作主。
任何施政,應當由人民倡議監督,公義分配,改善公共服務,使得貧者脫貧,富者節約。今日香港,顧全大陸,官商勾結,貧富懸殊,耗資千億的大白象跨境基建接踵而來,但當遇見護士猝死,教師自殺,老人下跪,政府政策就只有小修小補,小恩小惠,試問如何服眾?由1966年蘇守忠、盧麒公民抗命反對天星小輪加價,乃至1967年暴動及1989年中國愛國民主運動,甚至2003年反廿三條大遊行,無不是因政權專政,政策傾斜,分配不公,引致大規模民眾反抗。2014年雨傘運動的起點,亦是如此。
2014年8月31日,是歷史的轉捩點。儘管多少溫和學者苦苦規勸,中共仍以6月的《一國兩制白皮書》為基礎,展示全面管治權的氣派,包括法官閣下在內,都要屈從愛國之說。在《8.31人大決定》之後,中共完全暴露其假民主假普選的面目,其時,我們認為對抗方法就只有公民抗命。
我們違法,稱之為「公民抗命」,就是公民憑良心為公眾利益,以非暴力形式不服從法律命令,以求改變不義制度或法律。誠然,堵塞主要幹道,影響民眾上班下課,實非我所願,但回想過來,中共及特區政府多年來豈不更堵塞香港民主之路,妨擾公眾獲得真正的發聲機會?
前終審法院常任法官鄧楨在其2018年退休致辭提及:「普通法同樣可被用作欺壓的工具。它是一種變化多端的權力,除非妥善地運用人權法加以適當控制,否則可被不當使用。」如今看來,所言非虛。
縱使今日面對強權,惡法將至,烏雲密佈,我依然一如既往,毋忘初衷地認為真普選才是港人獲得真正自由之路。任何一個聲稱為下一代福祉者,理應為後輩爭取自由平等的選擇權利,讓他們能自立成長,辨明是非,而非家長式管控思想,讓下一代淪為生財工具,朝廷鷹犬。
主耶穌基督說:「我確確實實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裏死去,它仍然是一粒;如果死了,就結出很多子粒來。(《約翰福音》第12章24節)」沒有犧牲,沒有收穫。故然,我不希望年青人跟我一樣要踏上公民抗命之路,承受牢獄之苦,但我請教所有智慧之士,既然舉牌示威遊行均已無顯其效,公民抗命和平抗爭為何不是能令政權受壓求變之策?若非偌大群眾運動,梁振英豈不仍安坐其位?
刑罰於我而言,無情可求,唯一我心中所想,就是希望法庭能顧念75歲的朱耀明牧師年事已高,望以非監禁方式處之,讓港人瞥見法庭對良心公民抗命者寬容一面。
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賀輔明在2014年12月4日,即雨傘運動尾聲,佔中三子自首之後一日,接受《蘋果日報》及《南華早報》訪問時提到「抗爭者及掌權者均未有逾越公民抗命的『遊戲規則』,抗爭活動並沒有損害香港法治」,更進一步提到「一旦他們被判有罪,應該從輕發落,認為這是傳統,因為自首的公民不是邪惡的人」,由此,我期盼法庭將有人道的判刑。
法官閣下,我能夠參與雨傘運動,爭取民主,實是毫無悔意,畢生榮幸。我已花了最青春的10年在社會運動上,假若我有80歲,我仍有50年可以與港人同行,繼續奮鬥。
「希望在於人民,改變始於抗爭」,唯有透過群眾力量,直接行動,才能改變社會。
無怨無悔只有感激 陳淑莊
我生於香港,長於香港,有幸能夠在自己的崗位,為這個家努力,深感榮幸。我得到的,受用一生;我付出的,微不足道。今生無怨無悔,只有無限感激。
我人生中最大光榮 李永達
遊行集會及表達意見是市民的基本權利。市民亦應有選舉自己政府的權利,在80年代中英雙方就香港前途談判及基本法制訂的時候,中央政府已承諾最終是會給予香港市民普選行政長官及普選立法會的制度。但經過30多年,這些承諾全部落空。2014年人大常委會所通過的8.31政制方案根本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假普選方案,令香港市民普選行政長官希望完全剪碎。
香港市民大眾對中央政府一而再再而三違反自己的承諾感到非常憤怒。他們便藉着仍擁有的一點遊行示威集會及表達意見的權利,向政府表達他們強烈的意見及憤怒。在8.31方案宣佈之後,佔中三子及學聯學民思潮及民主派在立法會一帶舉行眾多的集會抗議,並由此引發出其他的抗議行動。
我作為這個抗議運動的組織者之一。我感到是我人生中最大光榮,能夠和大批市民用和平非暴力方式向香港特區及中央政府發出最強烈的怒吼,要求盡快落實普選行政長官。我知道爭取民主的道路是漫長崎嶇及曲折的。我不會氣餒,我亦相信香港市民不會氣餒。只要香港民心不死,普選的日子一定會來臨。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