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琪樂孟加拉設廠 視乎有冇決心長青網文章

2019年04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4月11日 15:32
2019年04月11日 15:32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琪樂時裝銷售總監李澤林(Tommy),母親正是香港製造業發展最蓬勃時,其中一個發迹的製衣廠廠家。Tommy和兩個哥哥如今繼承了母親的製衣生意,面對行業的轉變,他認為「你要着衫,我要着衫」,難道人人也是國王的新衣?「你要着衫,我要着衫,只係你會唔會去轉變咁解。」
Tommy的母親11歲便賺錢養家,默默耕耘,由車衣、做設計師到開設自己的製衣廠,起初曾在旺角和尖沙嘴設廠,以ODM(代客設計製造)形式批發,現時則在深圳擁有1家廠房,在緬甸亦有2家合資廠房,以及孟加拉1家全資廠房,合計員工數目約5,000人。
製衣生意與時間競賽
改變並非一句「Change」就能成事,Tommy憶起當年為了在中國以外設廠,而前往孟加拉考察,「第1日入到個機場 ,真係二、三百隻烏蠅摟住我,跟住有好多當地人走嚟問你拎過關費用」,和當時治安也較危險,坦言要改變很視乎「你會唔會肯衝破」。他又指經常說「製衣係難做,投資第二啲仲好啦!」故近年有不少行家抵不住行業的變遷,而紛紛關掉了製衣廠。
那留下的製衣廠如何前進?他指作為中小企要想盡辦法如何為客人「Add value」,所以在製衣的生意上一直與時間競賽,務求把生產鏈更系統化,會提早兩個季度設計樣板予客人,甚至肩負起原本應由客人負責的質量控制(QC)工序。他們還配合科技,如3D Fitting軟件,以3D效果呈現整件衣服的效果,省卻以往做板繁複、浪費金錢和消耗時間的工序,「原本3個板用咗個幾兩個月嘅時間,我哋現在可能用咗兩個星期,1件板1個Cost就已經搞掂」。
此外,現時更配合AR軟件,戴上眼鏡後便可與客人以4K的效果細緻地看樣板,「直程可能我隻手掌拉件板,佢都見得到」,方式比視像會議更有成效。
記者:黃碧基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