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金融科技落後 中資零佣搶客本地券商恐被時代淘汰長青網文章

2019年04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4月13日 13:35
2019年04月13日 13: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財經專題】昔日魚翅撈飯的股票經紀,早已風光不再,由昔日隨便月賺10萬元以上,如今非靠炒股維持收入不可。面對中資券商零佣金攻港,加上股民都轉為網上買賣,經紀及傳統港資券商都逐漸被時代淘汰。
記者:鍾耀恆
有本地證券商形容,過去十年仍有不少股票行停留在傳統經紀落盤模式,但客源明顯已買少見少,只剩下老一輩股民。耀才證券可算是少數肯花錢投資網上交易平台的港資券商,行政總裁許繹彬見證行業的沒落,「呢幾年係堪虞,行業被科技淘汰得好勁,好彩就有中資證券行落嚟買咗去,唔好彩就繼續營運擺係度,可能就由得佢自生自滅。」
他眼見不少行家在這十年沒有跟着時代作數碼轉型,如今生意江河日下,想後悔都來不及了,「行遲人20幾年,現時先追你話個成本要幾高?」
耀才早在1995年已研究如何作網上交易,雖然交投少,但已有相關投資,直至2013年終於推出首個手機App,今年初更花8位數推出兩款新的交易平台App。許繹彬指當年開發手機交易,被行家取笑太前衞,指股民會嫌棄互聯網有欠安全而不會用,但他當時留意到美國及新加坡的網上及手機交易趨勢,如果不跟上,隨時今天被淘汰的就是耀才。
股票經紀變客戶服務員
「我入行係七、八十年代,經紀着紅背心,係一個至高無上行業,但現時我哋公司唔再叫經紀,而係客戶服務員。」許繹彬認為券商有必要隨時代改變思維,「聽啲行家講好難做,我覺得第一大家唔肯行多步,第二都係覺得自己高高在上,唔肯同一般人視線一致。」
股票經紀變客戶服務員,收入亦大不如前,入行十年的從業員李澄幸,正正在這多變時期工作。他說現時很多證券行不斷減少經紀坐位,因為佣金收入不夠分,目前月入3萬元屬正常水平,「現時好多人都懷疑,過多幾年仲有冇股票前線服務人員。」
香港券商的交易平台,10年前跟10年後其實沒有多大改變,可是全世界的金融科技已越來越蓬勃,連中資券商的交易平台都已遠勝香港。李澄幸指,歐美內地的平台已有社交功能,又有投資者教育,甚至可追蹤KOL的買賣盤,玩法多變,可是香港普遍的系統都是停滯不前。
香港缺乏技術開發人才
兩年前他夥拍處理專業交易系統的IT人蔡永新,一同開發新平台。不過,礙於香港法規及科技人才不足,項目至今未算成功。蔡永新指,香港在技術開發方面的人才嚴重不足,內地券商開發一個新的金融App項目,動輒100人一齊做,但香港公司的項目通常只有5至10人,假如想再擴大開發規模已非常困難,「Fin點同Tech結合,我見香港政府都好想推,因為唔推就死路一條,但以香港IT資源,要同時請到一個有Fin加Tech嘅人,其實好難。」
以往香港公司會聘請內地程式員,但隨着薪酬上升,已陸續轉到越南,「好多跨國企業都去越南請人,工資係內地一半、香港四分一,當地做outsourcing公司講緊有過萬名developer。」
李澄幸目前跟越南一間最大的證券公司合作,推出其新的系統服務,他指當地金融業發展才剛起步,非常看重香港金融人才的經驗和技術。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