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長期逗留太空 染色體端粒拉長長青網文章

2019年04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4月13日 16:35
2019年04月13日 1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蘋果日報】今年是人類首次成功進入太空飛行58周年,美國《科學》期刊前日刊登太空總署長期研究一對孿生太空人健康的結果,證實長期逗留在太空會導致人體基因出現變化,但逾9成異變會在返回地面6個月內回復正常。研究結果會為日後人類遠征火星的長途旅程,提供更多的科學基礎。
返地球半年回復正常
研究對象是太空人兄弟凱利和馬克,前者2015至16年曾在國際太空站連續逗留340日,科學家把他在前中後期的身體狀況與同期留在地面的馬克作比較,證實長時間留在太空並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明顯且持久的改變。不過,細微的變化還是會出現,例如凱利出現了體重減少、認知能力倒退、及被視為中風前徵兆的頸動脈壁變厚等情況,相信同太空的輻射水平和無重狀態有關。
不過,最有趣的發現是凱利在太空期間,其染色體端粒(Telomeres)與出世僅早6分鐘、留在地面的哥哥相比,不尋常地拉長了,端粒正常會隨着人體年長而縮短,令人聯想到凱利是否經歷了電影《星際啟示錄》中,長時間宇宙飛行會令人變得年輕的情節。不過,科學家對此反應審慎,強調當凱利返回地球後,端粒便急速縮短。
法新社/路透社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