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一個外國球會的香港球迷,會有甚麼收穫?自high。
一對各行各路的小學同學,會有甚麼下場?失散。
廖展立是國際米蘭球迷,從事金融行業。正常來說,賺到點錢,買盡球星簽名的落場版球衣,一年去幾次聖西路朝聖,最盡了。其他球迷大概只可以上上網期望摩連奴回歸。總不可能像富可敵國的蘇寧集團將球會收購。廖展立成立了香港的國際米蘭官方球迷會,不足夠,還引入青訓學院,請來本為職業球員的小學同學趙俊傑擔任學院總監。
「是喜好。喜好也要吃飯。以小朋友作為市場的生意其實OK,做得夠長,回報率不錯。即使,一開始的時候,難免要燒點錢。」在香港,搞金融和搞足運,正常人也搞前者。難得有人不正常。「我們的夢想是帶領香港打入世界盃決賽周!」這兩位連足球場也沒法擁有的香港人,跟習近平主席至少有一個共通點。
攝影:黃雲慶
你為甚麼愛你老婆
新一代香港球迷多追捧英超Big 6,或巴塞皇馬,似廖展立支持意甲國際米蘭,未算異類,也肯定少數。除非夠老。馬圖斯、奇連士文、布林美的國米德國三劍俠,跟古烈治、尹巴士頓、列卡特的AC荷蘭三劍俠,一時瑜亮,遠在上世紀80年代。要不是C朗拿度加盟祖雲達斯,很多球迷已經把意甲遺忘。「我先天喜歡藍色,支持意大利國家隊就順理成章。90年、94年世界盃,沒有理由不愛上巴治奧。98年,巴治奧加盟國米,朗拿度本身已在陣中,主場球衣又是藍黑直間。樣樣原因下,我便成為國米球迷。」
都幾運滯。巴治奧加盟國米,坐多過踢,表現算職業生涯最差。「捧隊冠軍,有甚麼意思?我不是贏波就支持輸波就離開的勝利球迷。摩連奴執教幾年,球隊處於高潮,當然高興;近十年,沒有好成績,仍然支持,才算真心喜愛。你娶你老婆時,她好靚,之後人老珠黃,你為何仍然喜歡?感情呀!真球迷都一樣,你看曼聯球迷,現時戰績平平,還不是照樣支持球會?」
喜歡曼聯尚且有球賽可看,試過有幾年,香港沒有意甲直播,廖展立還是千方百計找網上頻道觀看。到處有售的球衣已經無法滿足需要,要競投落場版才止到心癢。「國米的傳奇球員辛尼迪有個基金會,專門幫助家鄉阿根廷的貧困兒童。他會把自己的落場球衣,或者跟其他球員交換回來的球衣,放上網拍賣,將所得款項撥入基金做慈善。我買得多,慢慢便認識辛尼迪的助手。」
六年前,準備前往歐洲求婚順道旅行,當然不會放過朝聖的機會。碰巧撞上辛尼迪第600次代表國米參戰意甲,賽後有個派對,廖展立獲邀參加,跟偶像面對面接觸。旅程中,認識了同樣來自香港的國米球迷,兩個人膽粗粗搞了個球迷會。「國米對官方認證的要求很簡單,一拍即合。」有官方兩個字,待遇立即不同。到三年前第二次朝聖,有官方球迷會的名義,入更衣室入訓練基地,小事。重要在國米隨後查問廖展立有沒有興趣在香港搞間青訓學院。2016年,國米正式被大陸的蘇寧集團收購。「國米打算發展大中華市場。將國米帶來香港?將辛尼迪帶來香港?以前是發夢,突然近在眼前。」
向排名十八學習
如果是個藝術家,大概想也不想一口答應。廖展立畢竟是位金融從業員。寫了計劃書,計好數,覺得有利可圖,找投資者之前,還要先找來小學同學幫忙。「我喜歡足球,也因為趙俊傑。小學時,他叫齊所有朋友踢波,足球小將一樣。後來,他去了做職業足球員,大家路向不同,疏遠了,因為國米青訓學院,又把我們拉在一齊。」
「搞學院,有點似開餐廳,我知道賣雲吞麵有錢賺,也要先有師傅才開到業。香港有好多足球員,不是人人似他有心。」趙俊傑之前也有搞過足球學院,顧客對象主要是成人。碰上小學同學的計劃,像燃起實現兒時夢想的希望。「我們曾經說過:希望帶領到香港踢世界盃決賽周。」
先由青訓着手。「剛簽約,也擔心國米只不過賣個名,提供一些教案,閒來派些人看一看,算數。很快,便知道他們認真,駐港教練稱得上傾囊相授,細緻到球場邊的雜物也要我們擺好。第一次來看我們操練,他們很奇怪,覺得我們似軍訓。為甚麼學生一來到要跑圈要聽教練一大輪訓話要排隊?我說:『家長覺得排隊代表有紀律呀!』」
「他們也重視紀律,但會用其他形式訓練,不是訓導主任般叫學生企定定。我以前也接受香港式教法:用掃把腳就掃把腳,用腳面就腳面,個個步驟跟到足。歐洲教法沒有指令,只有引導。別說學生、家長,教練也不能一下子理解和接受,也要時間適應才有可能演繹到。」在旁的廖展立按捺不住:「香港隊的世界排名是一百五十幾,意大利再差,也排十八。有甚麼理由不向排十八的學習,反而故步自封?」
廖展立去過米蘭實地考察,結論是香港的小朋友不比意大利的小朋友差。「十歲以下,技術、身位,看不出香港小童跟歐洲小童有分別。常說香港人特別醒目,學習能力最強,為甚麼不可能訓練出超級巨星?就算白皮膚和黑皮膚的爆炸力跟我們有分別,同樣是黃皮膚,日本、南韓都有球員踢到歐洲球會,大家都是人,無理由有太大差距。如果由細到大將歐洲訓練方法搬來香港,我死不信在香港訓練不到一個球員出去。」
跟國米簽約,其中一個條件:如果香港訓練出具備歐洲水平的球員,要有途徑送到國米效力。現實當然困難。「幾百個學生,有沒有一個好渴望當上足球員?可能無。」
「在香港踢波,月薪十萬的,得一個兩個。最頂尖的外援,可能賺十幾萬一個月。是外援。其他年輕球員,3,000月薪到8,000月薪,18、19歲,放棄學業,父母怎可能不反對?做個警察,兩萬;揸巴士,萬七;保安都萬五。為甚麼要辛苦踢波?」
趙俊傑補充:「球員知道賺不到大錢,便只當打份工。愛足球愛得不夠深呀,不會鑽研,不會為自己設下目標。會不會打算踢中超、踢中甲、踢日職聯,甚至去歐洲?要有衝出去的心,最重要。」
未見前途先改變人生?
一切都圍繞一個錢字。日本政府鼓勵大企業營運球會。香港政府不會。「香港有幾個老闆好好,支持香港足球好多年,投放了好多資源。得三個老闆不夠呀,至少要十個,有十五支球隊,才成熟。」廖展立與趙俊傑的下一個目標,是成立港超聯聯賽。青訓學院只不過第一步。「在中甲,做個替補球員,也有五萬至十萬人民幣月薪。先不說他們技術如何,至少搵到錢。香港要做到條階梯給人上到去,要有球員買賣,才有願景說服到家長。否則,球員賺不到錢,球會賺不到錢,無人入場,惡性循環,只會一池死水。」
索性化繁為簡,搞一支香港球會,打中甲,視升上中超為目標,不是容易得多?「好難得才可以有一支香港代表隊。要有本土聯賽,才有香港隊。香港足球可以是一門好成功的大生意,養活到幾百人,不可能只得一支球會得幾十人。組隊打中甲中超,不是不可行,但跟港超聯並存到。我們不可以失去自己。」
廖展立初搞青訓學院,最記得要先說服意大利人,他們沒有自己的球場。場地有限,石場多,草地少,只能靠租場解決土地問題。硬件還容易妥協,軟件難搞。意大利出過巴治奧出過保方,國米尚且同意說服家長放手,是天大困難。何況香港?「如果發掘到一個好明顯好突出的學員,外國球會的做法,是找家長商量。在香港,我不知道怎樣解決,惟有叫小朋友兼顧學業,做好功課才練波,一齊進步,當成說服家長的理由。難道未見前途,便先叫人改變人生?」
前路漫漫,大部份人還是炒炒股炒炒樓賺個快錢乾手淨腳。「香港是未有人做到,不代表沒有人做得到。我們收學員,永遠不會放棄任何一個,你不會知道三、五年後,他們會否變成巨星。最差勁的教學者,是自己判斷別人死刑。沒有人一定不可能。說不定,十年後、二十年後,我們再傾談,我們已經完成了夢想?」
喜歡國米,除了因緣際會的巧合,背後也認同一份理念。「國米球員總有份拼勁。像辛尼迪,他不是出色如美斯如C朗,但充滿隊長風範,由打閘打到防中,甚麼位置也打過,樂於為球隊犧牲。國米有個原則:Men First, Than Champion。攞冠軍不是最重要,最重要是學習做人態度。我踢波不夠好,但我想幫到香港的小朋友。」
踢波較好的趙俊傑負責執行:「以前,學踢波,見到對方有球員受傷坐低,會故意行過去踩他手指。要贏,再卑劣的手段都可以。國米不是,我們不是。」
資料補充:辛尼迪於1995年至2014年效力國際米蘭。當時,未有一帶一路,班主是莫拉堤,意大利石油大亨;後期是印尼富商托希爾。今日,國際米蘭的主席是張康陽,蘇寧集團富二代,年僅廿七。很多傳統很多價值觀,再正氣也好,難以避免被不斷變更。這可能是最難接受也一定要接受的現實。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一對各行各路的小學同學,會有甚麼下場?失散。
廖展立是國際米蘭球迷,從事金融行業。正常來說,賺到點錢,買盡球星簽名的落場版球衣,一年去幾次聖西路朝聖,最盡了。其他球迷大概只可以上上網期望摩連奴回歸。總不可能像富可敵國的蘇寧集團將球會收購。廖展立成立了香港的國際米蘭官方球迷會,不足夠,還引入青訓學院,請來本為職業球員的小學同學趙俊傑擔任學院總監。
「是喜好。喜好也要吃飯。以小朋友作為市場的生意其實OK,做得夠長,回報率不錯。即使,一開始的時候,難免要燒點錢。」在香港,搞金融和搞足運,正常人也搞前者。難得有人不正常。「我們的夢想是帶領香港打入世界盃決賽周!」這兩位連足球場也沒法擁有的香港人,跟習近平主席至少有一個共通點。
攝影:黃雲慶
你為甚麼愛你老婆
新一代香港球迷多追捧英超Big 6,或巴塞皇馬,似廖展立支持意甲國際米蘭,未算異類,也肯定少數。除非夠老。馬圖斯、奇連士文、布林美的國米德國三劍俠,跟古烈治、尹巴士頓、列卡特的AC荷蘭三劍俠,一時瑜亮,遠在上世紀80年代。要不是C朗拿度加盟祖雲達斯,很多球迷已經把意甲遺忘。「我先天喜歡藍色,支持意大利國家隊就順理成章。90年、94年世界盃,沒有理由不愛上巴治奧。98年,巴治奧加盟國米,朗拿度本身已在陣中,主場球衣又是藍黑直間。樣樣原因下,我便成為國米球迷。」
都幾運滯。巴治奧加盟國米,坐多過踢,表現算職業生涯最差。「捧隊冠軍,有甚麼意思?我不是贏波就支持輸波就離開的勝利球迷。摩連奴執教幾年,球隊處於高潮,當然高興;近十年,沒有好成績,仍然支持,才算真心喜愛。你娶你老婆時,她好靚,之後人老珠黃,你為何仍然喜歡?感情呀!真球迷都一樣,你看曼聯球迷,現時戰績平平,還不是照樣支持球會?」
喜歡曼聯尚且有球賽可看,試過有幾年,香港沒有意甲直播,廖展立還是千方百計找網上頻道觀看。到處有售的球衣已經無法滿足需要,要競投落場版才止到心癢。「國米的傳奇球員辛尼迪有個基金會,專門幫助家鄉阿根廷的貧困兒童。他會把自己的落場球衣,或者跟其他球員交換回來的球衣,放上網拍賣,將所得款項撥入基金做慈善。我買得多,慢慢便認識辛尼迪的助手。」
六年前,準備前往歐洲求婚順道旅行,當然不會放過朝聖的機會。碰巧撞上辛尼迪第600次代表國米參戰意甲,賽後有個派對,廖展立獲邀參加,跟偶像面對面接觸。旅程中,認識了同樣來自香港的國米球迷,兩個人膽粗粗搞了個球迷會。「國米對官方認證的要求很簡單,一拍即合。」有官方兩個字,待遇立即不同。到三年前第二次朝聖,有官方球迷會的名義,入更衣室入訓練基地,小事。重要在國米隨後查問廖展立有沒有興趣在香港搞間青訓學院。2016年,國米正式被大陸的蘇寧集團收購。「國米打算發展大中華市場。將國米帶來香港?將辛尼迪帶來香港?以前是發夢,突然近在眼前。」
向排名十八學習
如果是個藝術家,大概想也不想一口答應。廖展立畢竟是位金融從業員。寫了計劃書,計好數,覺得有利可圖,找投資者之前,還要先找來小學同學幫忙。「我喜歡足球,也因為趙俊傑。小學時,他叫齊所有朋友踢波,足球小將一樣。後來,他去了做職業足球員,大家路向不同,疏遠了,因為國米青訓學院,又把我們拉在一齊。」
「搞學院,有點似開餐廳,我知道賣雲吞麵有錢賺,也要先有師傅才開到業。香港有好多足球員,不是人人似他有心。」趙俊傑之前也有搞過足球學院,顧客對象主要是成人。碰上小學同學的計劃,像燃起實現兒時夢想的希望。「我們曾經說過:希望帶領到香港踢世界盃決賽周。」
先由青訓着手。「剛簽約,也擔心國米只不過賣個名,提供一些教案,閒來派些人看一看,算數。很快,便知道他們認真,駐港教練稱得上傾囊相授,細緻到球場邊的雜物也要我們擺好。第一次來看我們操練,他們很奇怪,覺得我們似軍訓。為甚麼學生一來到要跑圈要聽教練一大輪訓話要排隊?我說:『家長覺得排隊代表有紀律呀!』」
「他們也重視紀律,但會用其他形式訓練,不是訓導主任般叫學生企定定。我以前也接受香港式教法:用掃把腳就掃把腳,用腳面就腳面,個個步驟跟到足。歐洲教法沒有指令,只有引導。別說學生、家長,教練也不能一下子理解和接受,也要時間適應才有可能演繹到。」在旁的廖展立按捺不住:「香港隊的世界排名是一百五十幾,意大利再差,也排十八。有甚麼理由不向排十八的學習,反而故步自封?」
廖展立去過米蘭實地考察,結論是香港的小朋友不比意大利的小朋友差。「十歲以下,技術、身位,看不出香港小童跟歐洲小童有分別。常說香港人特別醒目,學習能力最強,為甚麼不可能訓練出超級巨星?就算白皮膚和黑皮膚的爆炸力跟我們有分別,同樣是黃皮膚,日本、南韓都有球員踢到歐洲球會,大家都是人,無理由有太大差距。如果由細到大將歐洲訓練方法搬來香港,我死不信在香港訓練不到一個球員出去。」
跟國米簽約,其中一個條件:如果香港訓練出具備歐洲水平的球員,要有途徑送到國米效力。現實當然困難。「幾百個學生,有沒有一個好渴望當上足球員?可能無。」
「在香港踢波,月薪十萬的,得一個兩個。最頂尖的外援,可能賺十幾萬一個月。是外援。其他年輕球員,3,000月薪到8,000月薪,18、19歲,放棄學業,父母怎可能不反對?做個警察,兩萬;揸巴士,萬七;保安都萬五。為甚麼要辛苦踢波?」
趙俊傑補充:「球員知道賺不到大錢,便只當打份工。愛足球愛得不夠深呀,不會鑽研,不會為自己設下目標。會不會打算踢中超、踢中甲、踢日職聯,甚至去歐洲?要有衝出去的心,最重要。」
未見前途先改變人生?
一切都圍繞一個錢字。日本政府鼓勵大企業營運球會。香港政府不會。「香港有幾個老闆好好,支持香港足球好多年,投放了好多資源。得三個老闆不夠呀,至少要十個,有十五支球隊,才成熟。」廖展立與趙俊傑的下一個目標,是成立港超聯聯賽。青訓學院只不過第一步。「在中甲,做個替補球員,也有五萬至十萬人民幣月薪。先不說他們技術如何,至少搵到錢。香港要做到條階梯給人上到去,要有球員買賣,才有願景說服到家長。否則,球員賺不到錢,球會賺不到錢,無人入場,惡性循環,只會一池死水。」
索性化繁為簡,搞一支香港球會,打中甲,視升上中超為目標,不是容易得多?「好難得才可以有一支香港代表隊。要有本土聯賽,才有香港隊。香港足球可以是一門好成功的大生意,養活到幾百人,不可能只得一支球會得幾十人。組隊打中甲中超,不是不可行,但跟港超聯並存到。我們不可以失去自己。」
廖展立初搞青訓學院,最記得要先說服意大利人,他們沒有自己的球場。場地有限,石場多,草地少,只能靠租場解決土地問題。硬件還容易妥協,軟件難搞。意大利出過巴治奧出過保方,國米尚且同意說服家長放手,是天大困難。何況香港?「如果發掘到一個好明顯好突出的學員,外國球會的做法,是找家長商量。在香港,我不知道怎樣解決,惟有叫小朋友兼顧學業,做好功課才練波,一齊進步,當成說服家長的理由。難道未見前途,便先叫人改變人生?」
前路漫漫,大部份人還是炒炒股炒炒樓賺個快錢乾手淨腳。「香港是未有人做到,不代表沒有人做得到。我們收學員,永遠不會放棄任何一個,你不會知道三、五年後,他們會否變成巨星。最差勁的教學者,是自己判斷別人死刑。沒有人一定不可能。說不定,十年後、二十年後,我們再傾談,我們已經完成了夢想?」
喜歡國米,除了因緣際會的巧合,背後也認同一份理念。「國米球員總有份拼勁。像辛尼迪,他不是出色如美斯如C朗,但充滿隊長風範,由打閘打到防中,甚麼位置也打過,樂於為球隊犧牲。國米有個原則:Men First, Than Champion。攞冠軍不是最重要,最重要是學習做人態度。我踢波不夠好,但我想幫到香港的小朋友。」
踢波較好的趙俊傑負責執行:「以前,學踢波,見到對方有球員受傷坐低,會故意行過去踩他手指。要贏,再卑劣的手段都可以。國米不是,我們不是。」
資料補充:辛尼迪於1995年至2014年效力國際米蘭。當時,未有一帶一路,班主是莫拉堤,意大利石油大亨;後期是印尼富商托希爾。今日,國際米蘭的主席是張康陽,蘇寧集團富二代,年僅廿七。很多傳統很多價值觀,再正氣也好,難以避免被不斷變更。這可能是最難接受也一定要接受的現實。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