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歌德式建築代表 法國大革命遭洗劫長青網文章

2019年04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4月17日 22:35
2019年04月17日 22: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蘋果日報】有超過850年歷史的聖母院大教堂,在無數風霜中屹立和重生,跟艾菲爾鐵塔分別象徵巴黎舊城區和信仰,以及摩登和轉變一面,但聖母院沉澱的濃濃歷史,令它更象徵法國以至歐洲文明。
聖母院內外都是寶,本身是歌德式建築代表,是最早用飛扶壁設計的大教堂之一,加上13世紀的玫瑰花窗、屋頂的石像怪獸、收藏的14世紀聖母聖子像、1648年聖多瑪斯肖像,以及相傳是耶穌基督受難荊棘冠、聖釘和十字架碎片三大聖物,在建築、藝術和宗教上都是寶庫。
不過在法國大革命,聖母院曾遭狂熱革命民眾洗劫,把外牆《舊約聖經》人物雕像誤當成法王大肆破壞。雨果在《鐘樓駝俠》將聖母院寫入背景時,大教堂其實已失修殘破得很,但這名著激發起19世紀中的大翻修,包括重建在這次火災倒塌的尖塔。
聖母院之後歷兩次大戰而不倒,先後陪伴數十代法國人見證歷史,不只是拿破崙加冕和聖女貞德封聖之地,教堂內「伊曼紐爾」大鐘,在教宗來訪、兩次大戰結束、美國911襲擊等大事件發生時都敲響。
內地網民:火燒圓明園報應
聖母院遇火劫,正值總統馬克龍準備發表回應黃背心示威全國大辯論措施之日,《紐約時報》指象徵聖母院和法國,都要面對一個關口。中國內地網民則稱這是法軍「火燒圓明園」報應,塞爾維亞小報指聖母院去年在一戰終戰百周年掛科索沃旗遭天譴,德國極右人士則意圖將事件說成是反基督徒襲擊。這些不同詮釋,反襯出聖母院的地位。英國藝術史家克拉克曾在電視紀錄片《文明的軌迹》對着聖母院說:「甚麼是文明?我不知道,不能抽象定義,但我見到就會認得,而我現在正望着它。」
美國《紐約時報》/英國《泰晤士報》/法新社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